搜索
首页 《奉和张荆州巡农晚望》 太清霁云雷,阳春陶物象。

太清霁云雷,阳春陶物象。

意思:太清霁云雷,阳春陶物。

出自作者[唐]钱起的《奉和张荆州巡农晚望》

全文赏析

这首诗《太清霁云雷,阳春陶物象》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和赞美仁政的诗。它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政治清明的赞美。 首先,诗中描绘了太清晴朗的天空、霁云雷消散的景象,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万物复苏。阳春时节,万物复苏,大地呈现出勃勃生机,诗人用“陶物象”来形容这种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其次,诗中提到了明牧行春令,这是对执政者的赞美。仁风助升长,表达了执政者推行仁政,使得社会风气良好,人们勤奋努力,耕种土地,发展农业。阴阴桑陌连,漠漠水田广,描绘了乡村的景象,人们辛勤耕作,生活安定。 最后,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在时和俗勤业的环境下,诗人感到身心愉悦,感到生活充实而有意义。他感到郡中忽无事,方外还独往,表达了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日暮驻归轩,湖山有佳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喜爱。 整首诗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政治清明的赞美之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欣赏和喜爱。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太清霁云雷,阳春陶物象。
明牧行春令,仁风助升长。
时和俗勤业,播殖农厥壤。
阴阴桑陌连,漠漠水田广。
郡中忽无事,方外还独往。
日暮驻归轩,湖山有佳赏。
宣城传逸韵,千载谁此响。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关键词解释

  • 太清

    读音:tài qīng

    繁体字:太清

    意思:
     1.天空。
      ▶《鹖冠子•度万》:“唯圣人能正其音,调其声,故其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宁,中及万灵。”
      ▶陆佃注:“太清,天也。”
      ▶《楚辞•刘向<

  • 阳春

    读音:yáng chūn

    繁体字:陽春

    英语:spring

    意思:(阳春,阳春)

     1.春天;温暖的春天。
      ▶《管子•地数》:“君伐菹薪,煮泲水为盐,正而积之三万钟,至阳春,

  • 云雷

    读音:yún léi

    繁体字:雲雷

    意思:(云雷,云雷)

     1.云和雷。
      ▶汉·王充《论衡•儒增》:“云雷在天,神于百物。”
      ▶宋·苏轼《祈雨僧伽塔祝文》:“噫欠云雷,咳唾雨泽,救焚拯溺,不待

  • 霁云

    读音:jì yún

    繁体字:霽雲

    意思:(霁云,霁云)
    雨后的云彩。
      ▶宋·张先《芳草渡》词:“山明日远霁云披,溪上月,堂下水,併春晖。”

    造句:雪霁云开花

  • 物象

    读音:wù xiàng

    繁体字:物象

    意思:
     1.外界事物。
      ▶三国·魏·曹植《七启》:“耽虚好静,羡此永生,独驰思于天云之际,无物象而能倾。”
     
     2.物体的形象;事物的现象。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