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张文裕安寒十首》 何处初寒好,初寒郏鄏城。

何处初寒好,初寒郏鄏城。

意思:为什么在初寒好,初寒郏鄏城。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和张文裕安寒十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初寒时节的郏鄏城的诗,整首诗充满了对城市繁华景象的赞美和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羡慕。 首句“何处初寒好,初寒郏鄏城。”提出问题,何处最适合初寒的季节,答案是郏鄏城。这里诗人通过对郏鄏城的赞美,展现了城市的魅力。 接下来,“垂绅多俊颜,更第尽公卿。”描述了城市中的居民,绅士们英俊潇洒,公卿们高贵显赫。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城市居民的赞美和敬仰。 然后,“裘马过从盛,门阑洒扫清。”描绘了城市的繁华景象,人们穿着华贵的裘衣,骑着骏马从城市中穿梭而过,家门清洁整齐。这两句诗通过具体的景象展现了城市的繁荣和整洁。 最后,“谁家拥兽炭,尽日管弦声。”以问句结束全诗,哪家拥有兽炭,整日里传出管弦的音乐声。这两句诗通过对富贵生活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城市的繁华和居民的富裕。 整首诗通过对郏鄏城的描绘,展现了城市的繁华和居民的富裕,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同时,诗人通过细腻入微的描绘,使得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初寒时节的郏鄏城的魅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何处初寒好,初寒郏鄏城。
垂绅多俊颜,更第尽公卿。
裘马过从盛,门阑洒扫清。
谁家拥兽炭,尽日管弦声。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何处

    读音:hé chǔ

    繁体字:何處

    英语:where

    意思:(何处,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
      ▶《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唐·王昌龄《梁苑》诗:“万乘

  • 初寒

    读音:chū hán

    繁体字:初寒

    意思:刚开始寒冷。
      ▶南朝·宋·谢灵运《燕歌行》:“孟冬初寒节气成,悲风入闺霜依庭。”
      ▶宋·孙光宪《临江仙》词:“霜拍井梧干叶堕,翠帷雕槛初寒。”
      ▶元·张国宾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