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至分水戍》 况乃霜晨早,寒风入戍楼。

况乃霜晨早,寒风入戍楼。

意思:更何况是霜早晨,寒风进入戍楼。

出自作者[唐]骆宾王的《至分水戍》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情感变化的诗。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首先,诗的开头“行役忽离忧,复此怆分流”,描绘了诗人因为行役而暂时离开家乡,离开熟悉的环境,面对新的环境和挑战,心中充满了忧虑和不安。这里的“行役”指的是因公出差或服役,而“离忧”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接着,“复此怆分流”表达了诗人再次面对新的环境,感到分外凄凉和孤独。 接下来,“溅石回湍咽,萦丛曲涧幽”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眼前的自然景色。流水湍急,激起水花,萦绕在丛生的山涧之中,显得幽深而静谧。这种景色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寥,也暗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阴岩常结晦,宿莽竞含秋”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阴暗的岩石上常年覆盖着阴霾,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忧虑和压抑;宿莽是一种在秋天开花的植物,竞相开放,表达了秋天的生机和活力。这两句诗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最后,“况乃霜晨早,寒风入戍楼”这两句诗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变化。诗人面对早上的霜晨和寒风,感到更加孤独和无助。这里的“戍楼”象征着诗人的身份和处境,他身处异地他乡,戍守边疆,孤独而寂寞。而“寒风”则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寒冷和无助,他无法回到家乡,无法摆脱内心的忧虑和不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情感变化,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忧虑、无助和对家乡的思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行役忽离忧,复此怆分流。
溅石回湍咽,萦丛曲涧幽。
阴岩常结晦,宿莽竞含秋。
况乃霜晨早,寒风入戍楼。
作者介绍 骆宾王简介
骆宾王(约638—684),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他辞采华胆,格律谨严。长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参差转换,讽时与自伤兼而有之;小诗如《于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凉慷慨,余情不绝。

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又名李敬业)作《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敬业败,王那相斩其首降。

关键词解释

  • 霜晨

    读音:shuāng chén

    繁体字:霜晨

    意思:结霜的早晨。
      ▶唐·李华《吊古战场文》:“蓬断草枯,凛若霜晨。”
      ▶宋·苏轼《再和杨公济梅花》之六:“莫向霜晨怨未开,白头朝夕自相催。”
      ▶毛泽东《

  • 寒风

    读音:hán fēng

    繁体字:寒風

    英语:bise

    意思:(寒风,寒风)

     1.北风;寒冷的风。
      ▶《吕氏春秋•有始》:“何谓八风……北方曰寒风。”
      ▶南朝·宋

  • 况乃

    读音:kuàng nǎi

    繁体字:況乃

    意思:(参见况乃,况迺)

    解释:1.亦作\"况乃\"。亦作\"况乃\"。 2.恍若,好像。 3.何况;况且;而且。

    详细释义:<

  • 戍楼

    读音:shù lóu

    繁体字:戍樓

    英语:garrison watchtower

    意思:(戍楼,戍楼)
    边防驻军的瞭望楼。
      ▶南朝·梁元帝《登堤望水》诗:“旅泊依村树,江槎拥戍楼。”<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