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咏秋荷》 杪秋霜露重,弱质感凉频。

杪秋霜露重,弱质感凉频。

意思:晚秋霜露重,体质弱感凉爽频繁。

出自作者[明]张羽的《咏秋荷》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秋兴》,作者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和人生衰落的感慨。 首联“杪秋霜露重,弱质感凉频。”描绘了深秋时节,霜露重,身体衰弱的人感受到凉意频繁。这句诗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同时也暗示了作者身体衰弱的现状。 “衰迟含夕气,牢落凌萧晨。”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作者衰落的形象,他在早晨感到孤独和失落,在黄昏时分也感到无力。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助。 “衰红已散雨,余香尚近人。”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虽然过去的红叶已经散落,但它的余香仍然让人感到亲切。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 “翻思盛夏节,玩舟涉广津。”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他想起了过去夏天的时候,在广大的河面上游玩。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 “摘花赠游女,采绿宴佳宾。”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在盛夏时节与游女们摘花、采绿的美好场景。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欣赏。 然而,“秋风不少伫,感此尽漂沦。”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秋风的犹豫和无奈,他不想停留在这里,但又无法摆脱这一切。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 最后,“人道每如此,谁知衰盛因。”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他认为人生就是这样,没有人知道衰落和兴盛的原因。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无奈和无助,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作者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生衰落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富有哲理,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杪秋霜露重,弱质感凉频。
衰迟含夕气,牢落凌萧晨。
衰红已散雨,余香尚近人。
翻思盛夏节,玩舟涉广津。
摘花赠游女,采绿宴佳宾。
秋风不少伫,感此尽漂沦。
人道每如此,谁知衰盛因。
作者介绍 张羽简介
张羽(1403年—1476年),明代著名官员,字永和,号南村。他是浙江绍兴人,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他自幼喜爱读书,博览群书,精通经史子集。

张羽曾先后担任过翰林院编修、礼部左侍郎、文渊阁大学士和太常礼院卿等职位。此外,他还曾主持编纂了《宣和遗事》等多部史书。在公务员的岗位上,他主张勤政廉政,协调内外关系,获得了当时朝野的普遍认同。

在文学方面,张羽也有着很高的成就。他的诗文作品优美,富有诗情画意,表现了他对于人生、自然和理想的思考。他的代表作包括《送陆副使赴丹阳》、《南村老人五十而作》等。

关键词解释

  • 秋霜

    读音:qiū shuāng

    繁体字:秋霜

    英语:frost in autumn

    意思:
     1.秋日的霜。
      ▶《史记•李斯列传》:“故秋霜降者草花落,水摇动者万物作,此必然之效也。”

  • 质感

    解释

    质感 zhìgǎn

    [sense of reality (in art)] 指雕塑、绘画等艺术品所表现的物体的物质真实感

    这尊雕像手法细腻,给人以丰富多彩的质感

    引用解释

    所表

  • 杪秋

    读音:miǎo qiū

    繁体字:杪秋

    意思:晚秋。
      ▶《楚辞•九辩》:“靓杪秋之遥夜兮,心缭悷而有哀。”
      ▶唐·魏徵《暮秋言怀》诗:“首夏别京辅,杪秋滞三河。”
      ▶明·刘基《九日舟行至桐庐》诗:“杪

  • 霜露

    读音:shuāng lù

    繁体字:霜露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