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僧惠思归钱塘》 定有鱼龙窥供钵,应无尘土上禅衣。

定有鱼龙窥供钵,应无尘土上禅衣。

意思:定有鱼龙窥供钵,应无尘土上禅衣。

出自作者[宋]王珪的《送僧惠思归钱塘》

全文赏析

这首诗《城邑喧喧非所依,忽生秋思满岩扉》是一首描绘诗人远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感受秋意的诗篇。每一句都充满了诗情画意,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人的世界之中。 首句“城邑喧喧非所依,忽生秋思满岩扉”,诗人以城市喧嚣为背景,表达出他想要摆脱世俗纷扰的愿望。而“忽生秋思满岩扉”,则描绘了诗人突然感受到的秋意,满溢在石门之上,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晨趺未雨千花落,晚渡临风一锡飞”这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在清晨和傍晚的修行生活。未雨而花落,描绘了清晨的宁静和美好,而“晚渡临风一锡飞”则描绘了诗人在晚风中渡水的形象,锡杖轻飞,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 “定有鱼龙窥供钵,应无尘土上禅衣”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禅修的期待。鱼龙窥供钵,象征着禅修的成果和神秘感,暗示着诗人在禅修过程中得到了内心的平静和智慧。应无尘土上禅衣,则表达了诗人禅修后不受尘世纷扰的决心。 最后,“宝文圣偈谁为争,只恐林泉亦暂归”两句,诗人以宝文圣偈为引,表达了自己对禅的领悟和理解,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回归自然、远离尘世的渴望。只恐林泉亦暂归,更是表达了诗人对暂时离开尘世的无奈和不舍。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诗人远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感受秋意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禅的领悟和理解,以及对自然和林泉的向往和不舍。整首诗给人一种清新自然、超脱尘世的感觉,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城邑喧喧非所依,忽生秋思满岩扉。
晨趺未雨千花落,晚渡临风一锡飞。
定有鱼龙窥供钵,应无尘土上禅衣。
宝文圣偈谁为争,只恐林泉亦暂归。
作者介绍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

关键词解释

  • 鱼龙

    读音:yú lóng

    繁体字:魚龍

    短语:恐龙

    英语:ichthyosaurus

    意思:(鱼龙,鱼龙)

     1.鱼和龙。泛指鳞介水族。
      ▶《周礼•地官

  • 尘土

    读音:chén tǔ

    繁体字:塵土

    短语:

    英语:dust

    意思:(尘土,尘土)

     1.细小的灰土。
      ▶晋·张华《博物志》卷六:“徐州人谓尘土为蓬

  • 无尘

    读音:wú chén

    繁体字:無塵

    意思:(无尘,无尘)
    不着尘埃。常表示超尘脱俗。
      ▶唐·崔橹《莲花》诗残句:“无人解把无尘袖,盛取残香尽日怜。”
      ▶唐·杜荀鹤《题战岛僧居》诗:“师爱无尘地,江心岛上

  • 禅衣

    读音:chán yī

    繁体字:禪衣

    意思:(禅衣,禅衣)
    僧衣。
      ▶唐·元稹《智度师》诗:“四十年前马上飞,功名藏尽拥禅衣。”
      ▶宋·梅尧臣《客郑遇昙颖自洛中东归》诗:“禅衣本坏色,不化洛阳尘。”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