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韵赵公直题米元晖画轴》 竹炉听雪坐蒲团,长笑诗人不耐寒。

竹炉听雪坐蒲团,长笑诗人不耐寒。

意思:竹炉听雪坐在蒲团,长着诗人不耐寒。

出自作者[宋]韩元吉的《次韵赵公直题米元晖画轴》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竹炉听雪坐蒲团》,它展现了一种宁静、清寒但充满诗意的环境。让我们逐步来赏析这首诗。 首先,诗人在一个冬日的夜晚,坐在用竹子编织的火炉旁,聆听雪花飘落在竹叶上的声音。竹炉,通常指的是用竹子编制的火炉,这种炉子不仅实用,而且富有诗意。在这里,诗人用它来营造出一种宁静、温馨的气氛。雪夜听雪,这种场景本身就是一种诗意的美,让人感到生活的美好。 接着,诗人坐在蒲团上,蒲团是佛教修行者坐禅时所用的垫子,在这里象征着修行和内心的平静。诗人通过这个场景,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淡泊和内心的平静。 然后,诗人笑谈诗人不耐寒,这里诗人用自嘲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寒冷的抵抗力。不耐寒表明了环境的寒冷,但诗人却以淡然的态度面对,体现出他的坚韧和乐观。 接下来,诗人提到自己还没有准备好貂裘去南边行走,貂裘是古代贵族的皮衣,这里用来象征富贵和温暖。然而诗人却选择留在高处,不追求富贵,只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淡泊。 最后,诗人提到“肯来高处一凭栏”,表明他愿意在高处欣赏雪景,而不是在低处追求物质享受。这表现出诗人的高尚情操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清寒的冬夜场景,通过诗人的行为和态度,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淡泊、坚韧和乐观的态度。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高尚情操的追求。这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竹炉听雪坐蒲团,长笑诗人不耐寒。
未办貂裘走南陌,肯来高处一凭栏。
作者介绍
韩元吉(1118~1187),南宋词人,字无咎,号南涧,汉族,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人,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韩元吉词多抒发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贺新郎》\"病起情怀恶\"等。著有《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等,存词80余首。

关键词解释

  • 蒲团

    读音:pú tuán

    繁体字:蒲團

    英语:futon

    意思:(蒲团,蒲团)
    用蒲草编成的圆形垫子。多为僧人坐禅和跪拜时所用。
      ▶唐·欧阳詹《永安寺照上人房》诗:“草席蒲团不扫尘,松间石

  • 耐寒

    读音:nài hán

    繁体字:耐寒

    英语:cold resistance

    意思:经得起寒冷。
      ▶《西京杂记》卷一:“瀚海梨,出瀚海北,耐寒不枯。”
      ▶唐·杜甫《人日》诗之二:“樽前

  • 诗人

    读音:shī rén

    繁体字:詩人

    短语:骚客

    英语:poet

    意思:(诗人,诗人)

     1.指《诗经》的作者。
      ▶《楚辞•九辩》:“窃慕诗人之遗风兮

  • 竹炉

    读音:zhú lú

    繁体字:竹爐

    意思:(竹炉,竹炉)
    亦作“竹罏”。
     一种外壳为竹编、内安小钵、用以盛炭火取暖的用具。
      ▶唐·杜甫《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诗之一:“易简高人意,匡床竹火炉。”
     

  • 团长

    解释

    团长 tuánzhǎng

    (1) [regimental commander]∶团指挥官(处于团指挥或主管地位上的人)

    (2) [head (or chief, chairman)of a delegation, troupe, etc.]∶代表团、剧团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