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春晚书事》 水国独惭临县邑,烟郊争合负渔樵。

水国独惭临县邑,烟郊争合负渔樵。

意思:水国家只有惭愧临县城,烟在争夺联合负渔樵。

出自作者[宋]寇准的《春晚书事》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句“春尽江天景寂寥,思乡还共楚云过”描绘了春天将尽时,江天之间的寂寥景象,而这种寂寥又与诗人的思乡之情相互映衬,仿佛楚云飘过,带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林花经雨香犹在,堤柳无风絮自飘”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的林花依然香气四溢,堤上的柳树在无风之中轻飘飘地摇曳,进一步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诗人的闲适之情。 “水国独惭临县邑,烟郊争合负渔樵”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家乡的无奈和对于渔樵生活的向往,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然处之的态度,显示了诗人的豁达和超脱。 最后,“青梅时节迟归计,且逐馀芳殢酒瓢”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归乡的期待和对于生活的热爱,诗人决定暂时放下繁忙的工作,享受生活的美好,体现了诗人的乐观和豁达。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对于生活的感慨以及对于未来的期待,读来令人感到温馨、亲切和鼓舞人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春尽江天景寂寥,思乡还共楚云过。
林花经雨香犹在,堤柳无风絮自飘。
水国独惭临县邑,烟郊争合负渔樵。
青梅时节迟归计,且逐馀芳殢酒瓢。
作者介绍 寇准简介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出为使相。乾兴元年(1022年)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1023年),病逝于雷州。

皇佑四年(1053年),宋仁宗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谥“忠愍”,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仁宗亲篆其首曰“旌忠”。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

关键词解释

  • 水国

    读音:shuǐ guó

    繁体字:水國

    英语:land that abounds in rivers and lakes

    意思:(水国,水国)
    犹水乡。
      ▶南朝·宋·颜延之《始安郡还都与

  • 渔樵

    引用解释

    1.打鱼砍柴。 唐 高适 《封丘县》诗:“我本渔樵 孟诸 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宋 苏轼 《前赤壁赋》:“况吾与子渔樵於 江 渚之上,侣鱼鰕而友麋鹿。”

    2.渔人和樵夫。 唐 王维 《桃源行》:“平明閭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宋 范成大 《携家石湖赏拒霜》诗:“渔樵引入新花坞,儿女扶登小锦城。” 清 顾光旭 《弓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