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利剑》 我心如冰剑如雪,不能刺谗夫,使我心腐剑锋折。

我心如冰剑如雪,不能刺谗夫,使我心腐剑锋折。

意思:我的心像冰剑如雪,不能刺进谗言,让我心腐剑锋折。

出自作者[唐]韩愈的《利剑》

全文赏析

这首诗《利剑光耿耿》是一首富有深意的诗歌,它通过描绘一把利剑的品质和特点,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价值观。 首先,诗中描述了利剑的光泽闪烁,表明其锋利无比。这把剑的品质象征着诗人的坚定和刚毅,使他能够无惧任何困难和挑战,保持自己的纯洁和正直。剑的佩带使诗人没有邪念,这表明诗人有着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坚定的信念。 其次,诗人提到故人念我寡徒侣,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渴望。他希望得到一位知音,能够理解他的内心世界,与他共同面对人生的挑战。剑作为赠礼,象征着诗人对朋友的忠诚和信任,也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期待和祝福。 接着,诗人描绘了剑的用途,即不能刺谗夫,使我心腐剑锋折。这表明诗人有着高尚的道德标准,不会因为一时的愤怒或冲动而做出违背良心的事情。剑的决云中断开青天,表达了诗人对正义的追求和对真理的坚守。 最后,剑与我俱变化归黄泉,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追求永恒的信念。剑与诗人一同走向生命的终点,但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流传下去。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把利剑的特点和用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坚定、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追求永恒的精神。这首诗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启示意义,值得人们深思和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利剑光耿耿,佩之使我无邪心。
故人念我寡徒侣,持用赠我比知音。
我心如冰剑如雪,不能刺谗夫,使我心腐剑锋折。
决云中断开青天,噫!
剑与我俱变化归黄泉。
作者介绍 韩愈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关键词解释

  • 不能

    读音:bù néng

    繁体字:不能

    短语:未能 力所不及 无从 不许

    英语:cannot

    近义词: 不行、不及、不克

    反义词:

  • 谗夫

    读音:chán fū

    繁体字:讒夫

    意思:(谗夫,谗夫)
    谗人。
      ▶《荀子•成相》:“谗夫多进,反覆言语,生诈态。”
      ▶汉·王充《论衡•言毒》:“君子不畏虎,独畏谗夫之口。”
      ▶宋·叶适《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