岘山山头一片石,可应文墨解沾襟。
意思:岘山山上一块石头,可以回答文章解释沾湿衣襟。
出自作者[元]杨维桢的《承枢札致祭羊公太傅庙有作率舜章同赋》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岘山山头一片石,可应文墨解沾襟》,作者通过对岘山石头的赞美,表达了对古代名臣良将的怀念之情。
首句“岘山山头一片石”直接点题,作者在岘山的一块石头前,感受到了它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第二句“可应文墨解沾襟”则表达了作者对石头的敬仰之情,他认为石头虽然无言,但却能通过文字(文墨)表达情感,让人感动落泪。
接下来的几句诗,作者开始转向对古代名臣良将的怀念。“轻裘缓带神长在,深谷高陵迹自陈”表达了作者对那些身居高位、生活简朴、从容镇定的大臣的敬仰之情。他们虽然已经不在人世,但他们的精神和事迹仍然在人们心中留存。
“南夏山川非故国,睦州香火说遗民”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曾经的故国山河已经改变,而遗民们仍然在传承着先人的香火,讲述着遗留下来的故事。
最后两句“惟君独念平吴后,千载丹青忆老臣”是作者对那位古代名臣的怀念。他希望那位君王能够想起那位功勋卓著的老臣,让他的事迹和精神永远流传下去。
整首诗通过对岘山石头和古代名臣良将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怀念和对先人的敬仰之情。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是一首优秀的古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