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戍残烽火,晴原起猎尘。
意思:通晓戍守残烽火,晴天尘土起源打猎。
出自作者[唐]张蠙的《过萧关》
全文赏析
这首诗《出得萧关北,儒衣不称身》是一首描绘边塞风光的诗,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边疆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首联“出得萧关北,儒衣不称身”中,诗人以儒生的身份走出萧关,来到边塞,却发现这里的景象与自己的想象并不相符,表达出一种独特的落差感。这里的“儒衣”代表了诗人过去的身份和生活环境,“不称身”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边疆生活的陌生和不适应。这一联通过对比和反差,生动地描绘出了边疆的独特风情。
颔联“陇狐来试客,沙鹘下欺人”则描绘了边塞的荒凉和危险。陇狐的出现象征着边塞的神秘和荒凉,沙鹘则象征着边疆的危险和无情。这两句诗形象生动,富有象征意味,进一步加深了边疆的荒凉和危险感。
颈联“晓戍残烽火,晴原起猎尘”描绘了边塞的日常景象。早晨在边境守卫,看着残余的烽火;晴朗的原野上,猎人出发开始狩猎。这两句诗描绘了边疆生活的日常,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生活的理解和接受。
最后一句“边戎莫相忌,非是霍家亲”表达了诗人对于边疆生活的态度和理解。诗人认为边疆的战士们并不陌生,他们并非外人,而是有着共同命运的战友。这一句诗充满了对边疆战士的敬意和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边疆生活的理解和接受。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风光和日常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于边疆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同时,这首诗也充满了对边疆战士的敬意和同情,充满了人性的温度和情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