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自蒲赴湖至板桥逢杜谋伯》 正是桃花红似血,不应无酒但沾巾。

正是桃花红似血,不应无酒但沾巾。

意思:正是桃花红如血,不应无酒只沾巾。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自蒲赴湖至板桥逢杜谋伯》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厚的友情,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同时也透露出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望。 首联“二年两度踏京尘,犹喜常逢杜子春。”描述了诗人在两年内多次来到京城,每次都能高兴地遇到友人杜子春。这展示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遇见老友的喜悦。 颔联“文学老来从旧日,金兰同好更何人。”诗人感慨岁月流逝,文学依旧,但是当年的金兰好友却已经不在了。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颈联“身惭随檄终难强,计欲归耕未敢陈。”描述了诗人的困境,他感到身心疲惫,想要回归田园生活,但却不敢轻易表达这种想法。这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挣扎。 尾联“正是桃花红似血,不应无酒但沾巾。”诗人以桃花盛开比喻生活的美好,认为在这样的时刻,不应该因为没有酒而流泪。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深情厚谊,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己内心的世界,使读者能够深感其情感的真挚和深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二年两度踏京尘,犹喜常逢杜子春。
文学老来从旧日,金兰同好更何人。
身惭随檄终难强,计欲归耕未敢陈。
正是桃花红似血,不应无酒但沾巾。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关键词解释

  • 桃花

    读音:táo huā

    繁体字:桃花

    短语:水葫芦 栀子 款冬 紫菀 山花 晚香玉 芍药 刨花 鸡冠花 夹竹桃 康乃馨 风信子 报春花 玫瑰 紫罗兰 唐 金盏花 美人蕉 鸢尾 藏红花 水仙 菁 樱花 木

  • 正是

    读音:zhèng shì

    繁体字:正是

    短语:幸 难为 亏得 幸好 亏 幸亏 幸而

    英语:just about

    意思:
     1.就是。
      ▶南朝·宋·

  • 沾巾

    读音:zhān jīn

    繁体字:沾巾

    意思:沾湿手巾。形容落泪之多。
      ▶汉·张衡《四愁诗》:“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纷纷,侧身北望涕沾巾。”
      ▶唐·黄滔《司直陈公墓志铭》:“愚沾巾宿草,无媿抽毫。”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