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起两眉新恨。
意思:唤起两眉新恨。
出自作者[宋]杜安世的《朝中措·养花天气近清明》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深深喜爱和对离别的深深哀愁。
首句“养花天气近清明。”点明了季节和天气。“近清明”三字为养花天气的特点作了最好的说明,此时正是清明前后的春日,阳光和煦而不暴烈,春风和暖而不严寒,最适宜于养花。一个“近”字,还有暗示着这个节日的特殊用意,即“清明”这个节日,正是人们去坟上祭扫,踏青等等的节日,也是人们伤春、惜春的时节。因此,接下来的“丝雨酿寒轻。满眼春工如绣。消磨不尽离情。”这几句,正是表达了春天那种特有的感受。“丝雨酿寒轻”,这是一个富含诗意的语句,它描绘了细雨蒙蒙的春日景象,同时也暗示着淡淡的寒意。而“满眼春工如绣”则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美景的欣赏和赞美,春天的生机勃勃被比作刺绣,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
然而,“消磨不尽离情。”这句话揭示了春天也并非没有哀愁和离别。这离情别绪,也正是诗人所要表达的主题之一。接下来的“行行又宿,小桃旧坞,芳草邮亭。”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象,这些景象也带有诗人的情感色彩。这些景象不仅描绘了旅途的艰辛和孤独,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最后,“唤起两眉新恨。”表达了诗人的哀愁和忧虑。“新恨”二字,既是对过去离别的回忆,也是对未来生活的担忧和困惑。而“绿杨深处啼莺。”则以春天的景象收尾,莺啼声声,似乎在安慰着诗人,然而这安慰却显得那么无力,因为诗人的哀愁是那么深重。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春天的景象和旅途中的感受为载体,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哀愁和对未来的迷茫。春天的美好和离别的哀愁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
相关句子
- 唤起,唤起。-- 出自《五禽言》作者:[元]杨维桢
- 唤起凄凄。-- 出自《减字木兰花 秋思》作者:[元]邵亨贞
- 唤起凄凄。-- 出自《减字木兰花 秋思》作者:[元]邵亨贞
- 唤起东坡老。-- 出自《贺新郎·唤起东坡老》作者:[宋]宋自逊
- 唤起洛阳春色。-- 出自《谒金门 河南府同知高诚之寿》作者:[元]李俊明
- 休唤起。-- 出自《玉漏迟 同前次张梦臣韵》作者:[元]许有壬
- 唤起探花情绪。-- 出自《一枝春·碧淡春姿》作者:[宋]周密
- 柔风唤起娉婷。-- 出自《柳梢青·红紫凋零》作者:[宋]赵师侠
- 两眉攒。-- 出自《江城子 寄王元辅》作者:[元]马需庵
- 想得两眉颦。-- 出自《菩萨蛮·行云过尽星河烂》作者:[宋]陈师道
- 看两眉碧聚。-- 出自《垂丝钓·玉纤半露》作者:[宋]杨无咎
- 愁聚两眉端。-- 出自《太常引·东城归路水云间》作者:[宋]韩玉
- 空买断,两眉聚。-- 出自《贺新郎·郑玉非娼女》作者:[宋]刘仙伦
- 聚两眉离恨。-- 出自《甘草子·秋尽》作者:[宋]柳永
- 聚两眉离恨。-- 出自《其二》作者:[宋]柳永
- 新样两眉愁。-- 出自《少年游·雕梁燕去》作者:[宋]晏几道
- 一鼻直,两眉低。-- 出自《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作者:[宋]释正觉
- 旧愁新恨。-- 出自《点绛唇·独自临池》作者:[宋]舒氏
- 惹新恨。-- 出自《梅花引·瑶妃鸾影逗仙云》作者:[宋]周密
- 袂罗新恨悄。-- 出自《菩萨蛮·芙蓉香卸桐阴薄》作者:[宋]卢祖皋
- 添新恨,更凄凉。-- 出自《亭前柳·伫立东风里》作者:[宋]朱雍
- 故人新恨苦。-- 出自《菩萨蛮·客愁枫叶秋江隔》作者:[元]王庭筠
- 新恨怯逢秋。-- 出自《巫山一段云 栖凤峰》作者:[元]赵孟*
- 怀新恨,又飘泊。-- 出自《满江红·老子当年》作者:[宋]辛弃疾
- 故故添新恨。-- 出自《菩萨蛮·西风转柂蒹葭浦》作者:[宋]赵长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