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巩釆若游蒲涧》 屐齿苔痕犹故迹,霓旌鸾佩已清都。

屐齿苔痕犹故迹,霓旌鸾佩已清都。

意思:鞋业青苔犹遗迹,霓旌鸾玉佩已清都。

出自作者[宋]杨万里的《和巩釆若游蒲涧》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神秘与飘逸色彩的诗,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仙境之美。诗中的南中道,似乎是一个偏远而神秘的地方,居住着岛夷,但同时也有安期这样的仙人留下的宅院。诗人通过这些描绘,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既有世俗的生活气息,又有仙人的超脱与逍遥。 “屐齿苔痕犹故迹,霓旌鸾佩已清都。”这两句诗描绘出一种时间与空间的对比,屐齿和苔痕是岁月的痕迹,而霓旌鸾佩则象征着天上的宫殿,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元戎解领三千骑,胜日来寻九节蒲。”这两句诗描绘出一种英勇与神秘的交融,元戎解领三千骑,让人感觉到一种磅礴的英勇气势,而胜日来寻九节蒲,则又带有一种神秘的色彩。 “万岳松风和涧水,鸣琴漱玉自相娱。”这两句诗作为结尾,给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画面感,万岳松风与涧水相呼应,鸣琴漱玉自相娱,营造出一种自娱自乐、超然物外的仙人境界,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出一个充满神秘与飘逸色彩的仙人世界,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美好。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南中道是岛夷居,也有安期宅一区。
屐齿苔痕犹故迹,霓旌鸾佩已清都。
元戎解领三千骑,胜日来寻九节蒲。
万岳松风和涧水,鸣琴漱玉自相娱。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关键词解释

  • 故迹

    读音:gù jì

    繁体字:故跡

    意思:(故迹,故迹)
    亦作“故蹟”。
     旧迹;遗迹。
      ▶《汉书•沟洫志》:“议者常欲求索九河故迹而穿之。”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谷水》:“虽石碛沦败,故迹可凭

  • 屐齿

    读音:jī chǐ

    繁体字:屐齒

    意思:(屐齿,屐齿)

     1.屐底的齿。
      ▶《晋书•王述传》:“鸡子圆转不止,便下床以屐齿踏之,又不得。”
      ▶唐·独孤及《山中春思》诗:“花落没屐齿,风动群不香

  • 苔痕

    读音:tái hén

    繁体字:苔痕

    意思:苔藓滋生之迹。
      ▶唐·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宋·张耒《无题》诗之一:“出门蹄道苔痕满,隐几书尘鼠蹟多。”
      ▶清·龚自珍《鹊楼仙》

  • 清都

    读音:qīng dōu

    繁体字:清都

    意思:
     1.神话传说中天帝居住的宫阙。
      ▶《楚辞•远游》:“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
      ▶《列子•周穆王》:“清都、紫微、钧天、广乐,帝之所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