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呈景彝偶书》 一从奉诏银台路,下马成诗夺凤毫。

一从奉诏银台路,下马成诗夺凤毫。

意思:一个从奉诏银台路,下马成诗夺凤毫。

出自作者[宋]王珪的《呈景彝偶书》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诗人才华的诗,通过对诗人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诗人的敬仰之情。 首句“一从奉诏银台路,下马成诗夺凤毫”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他一接到皇帝的命令就立刻动笔,下马成诗,表达了诗人敏捷的才思和卓越的文学才华。 “东观已陪窥秘箓,南宫又接较群髦”两句描绘了诗人的仕途生涯,他在东观宫邸学习秘箓,又在南宫参与文学之争,展示了诗人丰富的文学素养和广泛的学识。 “芝封紫掖文章贵,星近端门气象高”两句则赞美了诗人的文学成就和地位,他担任着重要的职务,文章珍贵,如同天上的星辰一般高贵。 最后两句“今是汉庭三独坐,夜吟犹许醉春醪”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他现在是汉庭的三位独立而重要的诗人之一,夜晚吟诗饮酒,表达了诗人对文学事业的热爱和追求。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诗人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文学事业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卓越的文学才华和广泛的知识素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一从奉诏银台路,下马成诗夺凤毫。
东观已陪窥秘箓,南宫又接较群髦。
芝封紫掖文章贵,星近端门气象高。
今是汉庭三独坐,夜吟犹许醉春醪。
作者介绍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

关键词解释

  • 银台

    读音:yín tái

    繁体字:銀檯

    解释:1.传说中王母所居处。 2.见\"银台门\"。 3.见\"银台司\"。 4.银质或银色的烛台。

    详细释义:1.本为宫门名。唐?李肇?翰林志:『

  • 下马

    读音:xià mǎ

    繁体字:下馬

    短语:艾 辍 终止 停下 止 休止 止息 煞住 适可而止 停歇 息 打住 罢 休 止住 停息 偃旗息鼓 停止 寝 平息 停 歇 住 已

    英语:

  • 一从

    读音:yī cóng

    繁体字:一從

    意思:(一从,一从)

     1.全都服从。
      ▶《韩非子•扬权》:“凡上之患,必同其端,信而勿同,万民一从。”
      ▶陈奇猷集释:“一从犹言皆从也。”
     

  • 奉诏

    读音:fèng zhào

    繁体字:奉詔

    意思:(奉诏,奉诏)

     1.接受皇帝的命令。
      ▶《史记•吕太后本纪》:“王且亦病,不能奉诏。”
      ▶唐·韩愈《元和圣德诗》:“崇文奉诏,进退规矩。”

  • 凤毫

    读音:fèng háo

    繁体字:鳳毫

    意思:(凤毫,凤毫)
    毛笔的美称。借指功名。
      ▶宋·王珪《呈景彝偶书》诗:“一从奉诏银臺路,下马成诗夺凤毫。”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