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依韵和表臣先春亭》 置酒未终乐,山烟生暝隍。

置酒未终乐,山烟生暝隍。

意思:设置酒宴还未最终快乐,山烟生黑土地。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依韵和表臣先春亭》

全文赏析

这首诗《杂花红间白,远树短参长。天近春归疾,城高地易凉。千寻浮远水,五两动连樯。置酒未终乐,山烟生暝隍。》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城市生活的诗,它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意象,以及细腻的情感表达,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首联“杂花红间白,远树短参长。”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红花与白花交织在一起,远处的树木参差不齐。这里运用了色彩对比的手法,使得画面更加鲜明,同时也传达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息。 颔联“天近春归疾,城高地易凉。”表达了作者对春归的期待和对城市高地带来凉意的感受。其中,“天近春归疾”传达出一种时间的紧迫感,而“城高地易凉”则表达了城市的高处更容易感受到凉意,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 颈联“千寻浮远水,五两动连樯。”描绘了远水的景象,通过“千寻”和“五两”这两个夸张的词语,生动地描绘了远水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壮观的景象。而“五两动连樯”则描绘了船只在水面上的移动,给人一种动态的感觉。 尾联“置酒未终乐,山烟生暝隍。”描绘了作者在饮酒时,周围的山烟在暮色中升起,形成了一种静谧而美丽的画面。其中,“未终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的喜爱和享受,“山烟生暝隍”则描绘了一种自然与城市相融合的美丽景象。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景和城市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宁静、安详的气息,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杂花红间白,远树短参长。
天近春归疾,城高地易凉。
千寻浮远水,五两动连樯。
置酒未终乐,山烟生暝隍。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置酒

    读音:zhì jiǔ

    繁体字:置酒

    英语:give a feast

    意思:陈设酒宴。
      ▶《战国策•赵策三》:“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连寿。”
      ▶晋·左思《蜀都赋》:“

  • 乐山

    读音:lè shān

    繁体字:樂山

    意思:(乐山,乐山)
    爱好山。
      ▶《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朱熹集注:“乐,喜好也。”
      ▶南朝·宋·鲍照《登庐山》诗之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