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赠锺道士》 人间无复动机心,挂了儒冠岁已深。

人间无复动机心,挂了儒冠岁已深。

意思:人世间再也没有动机心,挂了儒冠岁已经很深。

出自作者[宋]范仲淹的《赠锺道士》

全文赏析

这首诗《人间无复动机心,挂了儒冠岁已深。唯有诗家风味在,一坛松月伴秋吟》是一首表达诗人对人生思考和追求的诗。 首句“人间无复动机心”,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争、机心诡计的厌倦和无奈。这里“动机心”可以理解为世俗的欲望和纷争,而“无复”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状态的否定和厌倦。 “挂了儒冠岁已深”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思考。诗人可能曾经执着于儒家思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可能对儒家的追求和理解发生了变化,或者对儒家的执着已经放下。这句诗也暗示了诗人对过去的放下和对未来的期待。 “唯有诗家风味在”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这里“诗家风味”可以理解为诗歌所特有的美和韵味,而“在”则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执着和追求。 “一坛松月伴秋吟”则描绘了诗人独自在夜晚饮酒作诗的场景,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自得其乐。这句诗中的“松月”可以理解为自然之景,而“秋吟”则可以理解为诗人独自吟诗的场景。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争的厌倦,对过去的放下和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人间无复动机心,挂了儒冠岁已深。
惟有诗家风味在,一坛松月伴秋吟。
作者介绍 范仲淹简介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机心

    解释

    机心 jīxīn

    [mind given to deception or trickery] 机巧的心思

    有机事者,必有机心。——《庄子·天地》

    引用解释

    <
  • 人间

    读音:rén jiān

    繁体字:人間

    短语:尘 尘世 江湖 浊世 凡

    英语:man\'s world

    意思:(人间,人间)
    亦作“人闲”。
     
     

  • 无复

    读音:wú fù

    繁体字:無復

    意思:(无复,无复)

     1.不再,不会再次。
      ▶《吕氏春秋•义赏》:“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
      ▶陈奇猷校释:“此文意谓诈伪之道,虽今可以苟且得利,后将

  • 动机

    读音:dòng jī

    繁体字:動機

    短语:想法 意念 思想 心思 念

    英语:motive

    意思:(动机,动机)

     1.推动人从事某种事情的念头或愿望。<

  • 冠岁

    读音:guàn suì

    繁体字:冠歲

    意思:(冠岁,冠岁)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因称二十岁为冠岁。
      ▶南朝·梁·江淹《齐太祖高皇帝诔》:“于铄冠岁,腾华流艺。”
      ▶《旧唐书•崔胤传》:“冠岁名升甲乙,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