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从弟游江淮兼谒鄱阳刘太守》 泊舟借问西林寺,晓听猿声在山翠,浔阳北望鸿雁回,湓水东流客心醉。

泊舟借问西林寺,晓听猿声在山翠,浔阳北望鸿雁回,湓水东流客心醉。

意思:泊船上前打听西林寺,早上听猿声在山翠,浔阳北望鸿雁回,湓水东流客心喝醉了。

出自作者[唐]李颀的《送从弟游江淮兼谒鄱阳刘太守》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都门柳色、江上人、清风、芳草、泊舟、猿声、浔阳等意象,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局的感慨。 首句“都门柳色朝朝新”描绘了都门外的柳树新绿的景象,早晨的阳光照耀着柳树,使得它们更加鲜亮。这一句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为后面的情感表达做了铺垫。 “念尔今为江上人”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里的“尔”指的是亲人,“江上人”则暗示了他们可能身处远离都门的远方。 “穆陵关带清风远”和“彭蠡湖连芳草春”两句,描绘了远方的风景,关隘清风拂面,湖泊芳草萋萋,进一步烘托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泊舟借问西林寺,晓听猿声在山翠”两句,描绘了作者在船上向西林寺询问猿声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风物的深深眷恋。 “浔阳北望鸿雁回,湓水东流客心醉”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时局的感慨。鸿雁南飞,湓水东流,这些都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离别的痛苦。 最后,“须知圣代举贤良,不使遗才滞一方”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期望和信心,希望朝廷能够广纳贤良,不使有才能的人滞留于一方。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都门柳色、清风、芳草、泊舟、猿声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时局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的期望和信心。整首诗充满了对故乡和时局的关怀和忧虑,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都门柳色朝朝新,念尔今为江上人。
穆陵关带清风远,彭蠡湖连芳草春。
泊舟借问西林寺,晓听猿声在山翠,浔阳北望鸿雁回,湓水东流客心醉。
须知圣代举贤良,不使遗才滞一方。
应见鄱阳虎符守,思归共指白云乡。
作者介绍
李颀(690?—751?),字、号均不详,汉族,郡望赵郡(今河北赵县),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一带人,唐代诗人。开元二十三年中进士,曾任新乡县尉,后辞官归隐于颍阳之东川别业。

李颀擅长七言歌行,诗以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人皆有唱和。

关键词解释

  • 浔阳

    读音:xún yáng

    繁体字:潯陽

    意思:(浔阳,浔阳)
    江名。
      ▶长江流经江西省·九江市北的一段。
      ▶唐·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索索。”
      ▶明·李梦阳《浮江》诗:

  • 西林

    读音:xī lín

    繁体字:西林

    意思:
     1.西面的树林。
      ▶三国·魏·阮籍《首阳山赋》:“蟋蟀鸣乎东房兮,鶗鴃号乎西林。”
      ▶唐·陈子昂《征东至淇门答宋十一参军之问》诗:“西林改微月,征旆空自持。”

  • 借问

    读音:jiè wèn

    繁体字:借問

    英语:may I ask

    意思:(借问,借问)

     1.犹询问。
      ▶《宋书•萧惠开传》:“虑兴宗不能诣己,戒勒部下:‘蔡会稽部伍若借问,慎不

  • 山翠

    读音:shān cuì

    繁体字:山翠

    意思:翠绿的山色。
      ▶南朝·梁·庾肩吾《奉和春夜应令》:“水光悬荡壁,山翠下添流。”
      ▶唐·王维《华子冈》诗:“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宋·欧阳修《逸老亭

  • 鸿雁

    读音:hóng yàn

    繁体字:鴻雁

    短语:雁 大雁 鸿

    英语:swan goose

    意思:(鸿雁,鸿雁)
    见“鸿鴈”。

    详细释义

  • 流客

    读音:liú kè

    繁体字:流客

    意思:旅居他乡的人。
      ▶《新唐书•宇文融传》:“然吏下希望融旨,不能无扰,张空最,务多其获,而流客颇脱不止。”
    ------------------------------

  • 心醉

    读音:xīn zuì

    繁体字:心醉

    短语:痴心 颠狂 醉心 迷住 自我陶醉

    英语:be charmed

    意思:
     1.佩服,倾倒。
      ▶《庄子•应帝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