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云》 山头触石应常在,天际从龙自不归。

山头触石应常在,天际从龙自不归。

意思:山头撞到石应常在,天边从龙自己不回家。

出自作者[唐]韩琮的《云》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离情别绪的诗,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事物的深深怀念和无法割舍的情感。诗中以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落日余晖、车盖依依、山头触石、天际从龙等自然景象,借以寄托内心的哀伤和思念。 诗的首句“深惹离情霭落晖”以落日余晖引发的离别之情作为引子,为整首诗奠定了感情基调。接下来的“如车如盖早依依”则通过比喻,将落日与车盖相比,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对逝去的时光的眷恋。 “山头触石应常在,天际从龙自不归”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事物的怀念和无法回归的无奈。山头触石和天际从龙的描绘,既生动又寓意深远,展现了作者的才情和诗艺。 “莫向隙窗笼夜月,好来仙洞湿行衣”这两句则是作者内心的祈求,希望月光不要照进窗户引发更多的哀伤,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最后两句“春风淡荡无心后,见说襄王梦亦稀”,以春风淡荡和襄王梦稀作为结尾,既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也展现了对未来的豁达和看淡。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逝去的事物的深深怀念和无法割舍的情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深惹离情霭落晖,如车如盖早依依。
山头触石应常在,天际从龙自不归。
莫向隙窗笼夜月,好来仙洞湿行衣。
春风淡荡无心后,见说襄王梦亦稀。
作者介绍
韩琮:生卒不祥,于唐宣宗时出为湖南观察使,大中十二年(858)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之后,唐宣宗不但不派兵增援,支持韩琮消灭叛将,反而指派右金吾将军蔡袭代韩为湖南观察使,把韩琮这个逐臣抛弃了。此后失官,无闻。同名清朝官员。

关键词解释

  • 从龙

    读音:cóng lóng

    繁体字:從龍

    意思:(从龙,从龙)
    《易•干》:“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旧以龙为君象,因以称随从帝王或领袖创业。
      ▶后唐·卢殷《欲销云》诗:“欲隐从龙质,仍余触石文。”

  • 山头

    读音:shān tóu

    繁体字:山頭

    英语:(n) mountain top

    意思:(山头,山头)

     1.山的上部;山顶。
      ▶宋·陈与义《岸帻》诗:“岸帻立清晓,山头生薄阴。

  • 天际

    读音:tiān jì

    繁体字:天際

    短语:天极

    英语:horizon

    意思:(天际,天际)
    天边。
      ▶《易•丰》:“丰其屋,天际翔也。”
      ▶南朝·

  • 触石

    读音:chù shí

    繁体字:觸石

    意思:(触石,触石)

     1.《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唯泰山尔。”后以“触石”谓山中云气与峰峦相碰击,吐出云来。
      ▶《文选•

  • 不归

    读音:bù guī

    繁体字:不歸

    意思:(不归,不归)

     1.不返家。
      ▶《诗•豳风•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清·蒲松龄《司文郎》:“又闻次年再行乡试,遂不归,止而受教。”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