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首夏花萼楼观群臣宴,宁王山亭回楼下又申之》 天喜时相合,人和事不违。

天喜时相合,人和事不违。

意思:天高兴时相结合,人和事不违背。

出自作者[唐]李隆基的《首夏花萼楼观群臣宴,宁王山亭回楼下又申之》

全文创作背景

《首夏花萼楼观群臣宴,宁王山亭回楼下又申之以赏乐赋诗》是唐朝皇帝李隆基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宫廷宴会,李隆基在首夏时节,于花萼楼观赏群臣宴饮。随后,他又前往宁王的山亭,在回楼下继续欣赏宴乐。为了增添宴会的欢乐气氛,李隆基还特意安排了赏乐活动,并赋诗以纪念这次盛会。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李隆基早期治国有道,开创了开元盛世,但在他在位后期却爆发了安史之乱,使得唐朝国势逐渐走向衰落。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今年通闰月,入夏展春辉。
楼下风光晚,城隅宴赏归。
九歌扬政要,六舞散朝衣。
天喜时相合,人和事不违。
礼中推意厚,乐处感心微。
别赏阳台乐,前旬暮雨飞。
作者介绍 李隆基简介
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即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年(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而退位,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代极盛时期的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

大唐垂拱元年(685年)八月,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生性英明果断,知晓音律,仪表雄伟俊丽。初封楚王,后改封临淄王,历任卫尉少卿、潞州别驾。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先天元年(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唐玄宗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为,他勤于政事,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唐朝政权。唐玄宗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但是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且宠爱杨贵妃,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天宝十五年(756年)太子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

宝应元年(762年)病逝于长安神龙殿,终年78岁,葬于金粟山,名为泰陵。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清朝为避讳康熙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关键词解释

  • 相合

    读音:xiāng hé

    繁体字:相合

    英语:coincidence

    意思:
     1.彼此一致;相符。
      ▶《后汉书•文苑传下•张升》:“升少好学,多关览,而任情不羁。其意相合者,则倾身结交

  • 人和

    读音:rén hé

    繁体字:人和

    短语:齐心协力 融合 同舟共济 万众一心 风雨同舟 同甘共苦

    英语:support of people

    意思:人事和协;民心和乐。

  • 天喜

    读音:tiān xǐ

    繁体字:天喜

    意思:星相术士的迷信说法,日支和月建相合,如正月逢戌日,二月逢亥日,是为吉日,谓之天喜。见《协纪辨方书•义例二》。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摺:“孩儿,你可曾算我两箇的八字,红鸾天喜几

  • 时相

    引用解释

    当朝宰相。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上顾问:‘此人合众论否?’时相对曰:‘ 易 ( 李易 )乃 扬州 州学学正,必合众论。’”《醒世恒言·佛印师四调琴娘》:“后来 东坡 为吟诗触犯了时相,连遭謫贬。” 清 叶廷琯 《吹网录·丙丁龟鉴有所本》:“书成上之,忤时相意,詔下府狱。”

    读音:shí

  • 和事

    引用解释

    调解纷争。 清 李渔 《慎鸾交·计竦》:“你既肯悔过,我这和事老人只得要做了。” 赵树理 《张来兴》:“我只当是他们两个人又闹什么纠纷,便跟了去准备为他们和事。”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一:“﹝ 白大嫂子 ﹞听了 韩长脖 的一句话,无缘无故闹起来,自己也觉得对不住当家的,捎带也对不起这个和事的大个子。”

    <

  • 不违

    读音:bù wéi

    繁体字:不違

    意思:(不违,不违)

     1.依从。
      ▶《论语•为政》:“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不违者,无所怪问,于孔子之言,默而识之,如愚。”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