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水调歌头·律吕自相召》 此日扫花径,蓬户为君开。

此日扫花径,蓬户为君开。

意思:这一天扫花径,蓬户为君开。

出自作者[宋]李纲的《水调歌头·律吕自相召》

全文创作背景

**宋朝李纲的《水调歌头·律吕自相召》的创作背景主要是当时国家面临的严重民族危机**。公元1127年,金兵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掳走了徽、钦二帝,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靖康之变”。同年,康王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史称高宗,重建宋朝,史称南宋。此后,宋金之间不断发生战争,李纲作为一位坚定的抗金派,多次上疏,力陈抗金大计。然而,南宋朝廷内部却充满了投降派,他们打击抗金力量,妥协投降,致使国家局势日益危殆。在这样的背景下,李纲创作了这首《水调歌头·律吕自相召》,表达了他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和抗金救国的坚定信念。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律吕自相召,韶頀不难谐。
致君泽物,古来何世不须才。
幸可山林高卧,袖手何妨闲处,醇酒醉朋侪。
千里故人驾,不怕物情猜。
秋夜永,更秉烛,且衔杯。
五年离索,谁谓谈笑豁幽怀。
况我早衰多病,屏迹云山深处,俗客不曾来。
此日扫花径,蓬户为君开。
作者介绍 刘琨简介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

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绍兴二年(1132年),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旋即又遭免职。他多次上疏陈诉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绍兴十年(1140年),病逝于仓前山椤严精舍寓所,追赠少师。淳熙十六年(1189年),特赠陇西郡开国公,谥号“忠定”。

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关键词解释

  • 花径

    读音:huā jìng

    繁体字:花徑

    意思:(花径,花径)
    花间的小路。
      ▶南朝·梁·庾肩吾《和竹斋》:“向岭分花径,随阶转药栏。”
      ▶唐·李端《暮春寻终南柳处士》诗:“入溪花径远,向岭鸟行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