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秋日泊平望驿寄太常裴郎中》 北海尊中常有酒,东阳楼上岂无诗。

北海尊中常有酒,东阳楼上岂无诗。

意思:北海尊中常有酒,东阳楼上难道没有诗。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秋日泊平望驿寄太常裴郎中》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一种深情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再次来到一个熟悉的地方,回忆过去的时光,感叹人事变迁,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民和礼乐的关心和责任感。 首句“蘋洲重到杳难期,西倚邮亭忆往时。”描绘了作者再次来到蘋洲,但已经无法再见到过去的场景和人物,只能倚着邮亭回忆过去的时光。蘋洲是一个特定的地方,可能是一个风景优美、人烟稀少的地方,曾经是作者和朋友们经常聚会的地方。而邮亭则是当时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地方,也是作者和朋友们的聚会地点。 “北海尊中常有酒,东阳楼上岂无诗。”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友人的思念。作者在北海的酒宴上常常有美酒相伴,而在东阳楼上也常常有诗作陪伴。这些场景和人物都是作者过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他回忆中最珍贵的部分。 “地清每负生灵望,官重方升礼乐司。”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人民和礼乐的关心和责任感。作者认为自己作为官员,应该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因此他担任礼乐司的职务,致力于礼乐的改革和发展。这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和责任感。 最后,“闻说江南旧歌曲,至今犹自唱吴姬。”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江南音乐的喜爱和对吴姬的怀念。作者听说江南有优美的歌曲,至今仍然有人唱着吴姬的歌声。这表达了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过去场景和人物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人民和礼乐的关心和责任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这首诗是一首非常有感染力的作品,它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让人们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蘋洲重到杳难期,西倚邮亭忆往时。
北海尊中常有酒,东阳楼上岂无诗。
地清每负生灵望,官重方升礼乐司。
闻说江南旧歌曲,至今犹自唱吴姬。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东阳

    读音:dōng yáng

    繁体字:東陽

    意思:(东阳,东阳)

     1.古邑名。
      ▶春秋·鲁地。在今山东省·费县境。
      ▶《左传•哀公八年》:“吴师克东阳而进,舍于五梧。”
     
     2

  • 北海

    读音:běi hǎi

    繁体字:北海

    英语:the North Sea

    意思:
     1.古代泛指北方最远僻之地。
      ▶《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