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夜雨狂歌答沈二》 竹斑未泯帝骨朽,来此浮山去已久。

竹斑未泯帝骨朽,来此浮山去已久。

意思:竹斑未被皇帝骨朽,来到这座浮山已经离开很久了。

出自作者[现代]陈独秀的《夜雨狂歌答沈二》

全文赏析

这首诗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它以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描绘出了一幅壮丽的自然与人文画卷。 首先,诗的开头,“黑云压地地裂口,飞龙倒海势蚴蟉。”这句描绘了一种压抑而震撼的场景,如同黑云压城,大地裂口,飞龙倒海,气势蚴蟉,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这可能象征着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喝日退避雷师吼,两脚踏破九州九。”这句则描绘了一种无畏和强大的形象,仿佛有力量喝退太阳,让天地为之退避,两脚踏破九州,这是一种对自我力量的肯定和自信。 “九州嚣隘聚群丑,灵琐高扃立玉狗。”这两句描绘了世界的纷繁复杂和人性的丑陋。九州喧嚣拥挤,聚集了一群丑恶的人,而高高的门锁守护着神圣的地方。这可能象征着诗人对世界的理解,即光明与黑暗并存,善良与邪恶交织。 “竹斑未泯帝骨朽,来此浮山去已久。”这句可能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帝骨朽烂,但竹斑犹在,这象征着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的传承。 “雪峰东奔朝岣嵝,江上狂夫碎白首。”这两句描绘了自然和人生的交融,雪峰奔腾,江上狂夫破碎白首,象征着人生的奔波和岁月的流逝。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界的理解。它描绘了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表达了自我力量的肯定和自信,也揭示了世界的复杂和人性的丑陋。同时,它也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以及对人生奔波和岁月流逝的感悟。整首诗语言生动,意象丰富,哲理深刻,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黑云压地地裂口,飞龙倒海势蚴蟉。
喝日退避雷师吼,两脚踏破九州九。
九州嚣隘聚群丑,灵琐高扃立玉狗。
烛龙老死夜深黝,伯强拍手满地走。
竹斑未泯帝骨朽,来此浮山去已久。
雪峰东奔朝岣嵝,江上狂夫碎白首。
笔底寒潮撼星斗,感君意气进君酒。
滴血写诗报良友,天雨金粟泣鬼母。
黑风吹海绝地纽,羿与康回笑握手。
作者介绍 陈独秀简介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今安庆)人。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革命家与改革家、伟大的民主主义者、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创始人;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人;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

1920年初前往上海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后任中央局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二、三大)、中央总书记(四、五大)等职务,并任第一至五届中央委员。1927年7月离开中央。1929年11月因就中东路事件发表不同意见而被开除党籍。1931年5月被推选为中国托派组织的中央书记。1932年10月被国民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抗战爆发后,他于1937年8月出狱,先后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居住于重庆(原属四川)江津。1942年5月逝世。他是杰出的政论家,其政论文章汪洋恣肆、尖锐犀利,《敬告青年》等很多篇章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少有的、杰出的代表作。晚年进行的文字学研究,是极其重要的学术成果。主要著作收入《独秀文存》、《陈独秀文章选编》、《陈独秀思想论稿》、《陈独秀著作选编》等。

关键词解释

  • 浮山

    读音:fú shān

    繁体字:浮山

    意思:
     1.山名。即包山、狮子山。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南。本屹立钱塘江心,宋·元以来随着泥沙沉积,遂与北岸大陆连接。
      ▶《宋史•苏轼传》:“浮山峙于江中,与渔浦诸山犬牙相错。”

  • 竹斑

    读音:zhú bān

    繁体字:竹斑

    意思:晋·张华《博物志》卷八:“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
      ▶舜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后诗文中常用作哀痛死者典实。
      ▶唐·姚合《敬宗皇帝輓词》之二:“荆山鼎成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