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悼长孺(四首)》 磬声初尽漏声长,添得离人两鬓霜。

磬声初尽漏声长,添得离人两鬓霜。

意思:磬声开始尽漏声长,添加离人两鬓霜。

出自作者[明]丘刘的《悼长孺(四首)》

全文赏析

《悼长孺(四首)》是明代诗人丘刘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这组诗共有四首,每首诗都以悼念长孺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长孺的深切怀念之情。 第一首诗写道:“忆昨升堂拜母时,满前儿女竞牵衣。而今已作泉下土,纵有孤儿哭亦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长孺去世后孤儿无依的担忧。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拜访长孺时,看到满堂儿女争相牵着母亲的衣角,而如今长孺已经去世,即使有孤儿哭泣,也没有人能够安慰他们了。 第二首诗写道:“梦断北堂萱草秋,武昌旧业种瓜侯。但将瘦骨埋黄土,犹为人间发浩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长孺离世后留下的孤独和悲伤。诗人梦见北堂萱草凋零,武昌旧业种瓜侯,意味着长孺已经离开了人世。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将瘦骨埋在黄土之中,以此来减轻人间的浩愁。 第三首诗写道:“百岁堂堂十八公,可堪一老独冲风。后生不谓吾衰矣,犹及从君听鹿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衰老的感慨以及对长孺逝去的遗憾。诗人认为自己虽然已经百岁高龄,但是仍然能够像十八公一样坚强地面对风风雨雨。然而,他并不希望后人认为他已经衰老无力,而是希望能够继续跟随长孺一起聆听鹿钟的声音。 第四首诗写道:“四海论交二十年,知心一见似前缘。只因临别一言错,竟尔蹉跎到白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与长孺相识相知二十年的感慨以及对彼此之间友谊深厚程度的描述。诗人认为两人之间的友谊就像是前世缘分一般深厚。然而,由于临别时说了一句错话,竟然导致两人蹉跎到了白发苍苍的年纪。 总之,《悼长孺(四首)》这组诗通过对长孺离世后孤儿无依、自己衰老无力以及对彼此之间深厚友谊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长孺深切怀念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磬声初尽漏声长,添得离人两鬓霜。
阶下青苔与红叶,九原何处不心伤。

关键词解释

  • 离人

    读音:lí rén

    繁体字:離人

    意思:(离人,离人)

     1.谓超脱人世。
      ▶《庄子•田子方》:“向者先生形体掘若藁木,似遗物离人而立于独也。”
     
     2.离别的人;离开家园、亲人的人。<

  • 磬声

    读音:qìng shēng

    繁体字:磬聲

    意思:(磬声,磬声)

     1.击磬的声音。
      ▶《礼记•乐记》:“君子听磬声,则思死封疆之臣。”
     
     2.指代将帅。
      ▶《宋书•索虏传》

  • 漏声

    引用解释

    铜壶滴漏之声。 唐 杜甫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宋 苏轼 《寒食夜》诗:“漏声透入碧窗纱,人静鞦韆影半斜。” 清 谭嗣同 《和仙槎除夕感怀》之四:“有约闻鷄同起舞,灯前转恨漏声迟。”

    读音:lòu shēng

  • 鬓霜

    读音:bìn shuāng

    繁体字:鬢霜

    意思:(鬓霜,鬓霜)
    形容鬓髮斑白如霜。
      ▶宋·梅尧臣《依韵和诚之淮上相遇》:“形藁已能同散木,鬓霜从听着寒蓬。”
      ▶清·查慎行《秋感》诗:“几见白头翁,鬓霜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