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劝梦得酒》 两处荣枯君莫问,残春更醉两三场。

两处荣枯君莫问,残春更醉两三场。

意思:两处荣枯君莫问,残春更醉了两三场。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劝梦得酒》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同时又含有深刻人生哲理的诗。诗人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以麒麟阁和魑魅乡作为两个象征,展现了人生的荣辱、兴衰和无常。 首句“谁人功画麒麟阁”中的麒麟阁,通常被用来象征荣誉和功勋。诗人通过提问的方式,暗示了人们对荣誉和成功的追求。然而,他并没有明确指出谁是这幅画的创作者,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 次句“何客新投魑魅乡”中的魑魅乡,则是一个与麒麟阁形成鲜明对比的象征,它通常被用来形容阴暗、邪恶的地方。诗人再次使用提问的方式,让人思考为何有人会投身于这样的地方。 最后两句“两处荣枯君莫问,残春更醉两三场”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荣枯无常的深刻认识。诗人希望人们不要去过分追究荣誉和失败,而是应该在残春之时,借助酒精的麻醉,去忘却烦恼,享受眼前的快乐。这种消极的人生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无奈和苦闷。 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通过象征和对比手法,深刻地描绘了人生的荣辱兴衰和无常,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谁人功画麒麟阁?
何客新投魑魅乡?
两处荣枯君莫问,残春更醉两三场。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两三

    读音:liǎng sān

    繁体字:兩三

    意思:(两三,两三)
    几个。表示少量。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九•相逢行》:“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
      ▶唐·皎然《舟行怀阎士和》诗:“相思一日在孤舟,空见归云

  • 荣枯

    读音:róng kū

    繁体字:榮枯

    英语:vicissitude

    意思:(荣枯,荣枯)

     1.草木茂盛与枯萎。
      ▶南朝·宋·颜延之《秋胡》诗:“孰知寒暑积,僶俛见荣枯。”

  • 三场

    读音:sān chǎng

    繁体字:三場

    意思:(三场,三场)
    科举时代考试须经三次,叫初场、二场、三场。亦总称三场。
      ▶《宋史•选举志二》:“﹝建炎﹞二年,定诗赋、经义取士,第一场诗赋各一首,习经义者本经义三道,《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