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台山杂吟》 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

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

意思:此景只应天上有,怎么知道自己在妙高峰?

出自作者[元]元好问的《台山杂吟》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诗,通过对西北群山的生动描绘,表现出一种雄浑、壮阔的美。 首联“西北天低五顶高,茫茫松海露灵鳌。”诗人以高耸入云的五顶山为背景,展现出茫茫松海和灵鳌山岛,显示出西北的壮丽景象。颔联“太行直上犹千里,井底残山枉呼号。”进一步描绘了太行山的高峻,以及残山的渺小。这两句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西北群山的雄伟气势。 颈联“万壑千岩位置雄,偶从天巧见神功。”诗人赞叹群山间万壑千岩的雄伟气势,并指出这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尾联“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诗人进一步描绘了云雾在翠微中吞吐缭绕的景象,表现出一种朦胧、神秘的美。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身处如此美景的感慨,此景只应天上有的绝美景象,岂是平常之人所能享受的。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西北群山的雄伟壮丽之美。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慨,体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西北天低五顶高,茫茫松海露灵鳌。
太行直上犹千里,井底残山枉呼号。
万壑千岩位置雄,偶从天巧见神功。
湍溪已作风雷恶,更在云山气象中。
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
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元好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所著述的多部文学作品和历史著作至今仍然被广泛传播和研究。评价元好问有以下几个方面:
作为文学家:元好问的诗歌、散文和小说等文学作品风格独特、意境深远、富于哲理。他被誉为“元代诗坛第一人”,他创造了很多新的文学表现形式,并对以后的文学影响深远。
作为历史学家:元好问在历史学领域也有很高的成就,他主要参与编写了《金史》,为中国史学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他的历史作品思辨性强、史料丰富、观点新颖,对后来的史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作为爱国文化人:元好问爱国情怀非常浓厚,他始终将民族复兴作为自己的责任和目标。他虽然曾担任过乘舆御史和国史院编修官,但也因批评当时的政治现实而落职辞官。后来他放弃官场生涯,追求自己的文学创作,但仍然关注社会现实,为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复兴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解释

  • 应天

    读音:yìng tiān

    繁体字:應天

    意思:(应天,应天)

     1.顺应天命。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汤受命而正,应天变夏作殷号。”
      ▶唐·杜甫《谒先主庙》诗:“应天才不小

  • 天上

    读音:tiān shàng

    繁体字:天上

    英语:celestial

    意思:天空中。如:飞机在天上飞;月亮挂在天上。
    ------------------------------
    天上

  • 高峰

    读音:gāo fēng

    繁体字:高峰

    短语:巅 峰 顶峰 山顶

    英语:summit

    意思:
     1.南朝·宋·谢灵运《田南树园激流植楥》诗:“靡迤趋下田,迢递瞰高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