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奉和圣製上巳日》 青阳三巳日,佳气九城中。

青阳三巳日,佳气九城中。

意思:青阳三日天,气象九城中。

出自作者[宋]晏殊的《奉和圣製上巳日》

全文赏析

这首诗《青阳三巳日,佳气九城中》是一首描绘节日庆典的诗,具体来说,它描绘的是春天的某个重要节日,可能是春天的祭祀活动或者庆祝春天的到来。 首句“青阳三巳日,佳气九城中”中,“青阳三巳日”指的是春天的第三个巳日,也就是清明节前后的一天。“佳气九城中”则描绘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如同春城的香气一般弥漫。这里的“佳气”通常指的是吉祥、喜庆的气象,在这里被用来形容节日的气氛。 “洛饮传周俗,溱诗载郑风”一句中,“洛饮”指的是在节日举行的宴会,“周俗”则暗示了这种庆祝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溱诗载郑风”则引用《诗经》中的《溱洧》篇,描述了古代人们庆祝春天到来的风俗。 “停轮浮桂醑,解袂泛兰丛”两句描绘了人们在节日中的欢乐场景,他们停下马车,品尝美酒,在花丛中欢乐地游玩。“桂醑”和“兰丛”都是象征着欢乐和美好的意象。 “选胜开慈宴,多欢组绶同”则进一步描绘了人们欢聚一堂,享受节日的欢乐。他们选择好的地方举行宴会,大家都很开心,就像穿着绶带一样欢乐。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节日庆典的场景,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中充满了欢快和欢乐的气氛,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青阳三巳日,佳气九城中。
洛饮传周俗,溱诗载郑风。
停轮浮桂醑,解袂泛兰丛。
选胜开慈宴,多欢组绶同。
作者介绍 晏殊简介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关键词解释

  • 青阳

    读音:qīng yáng

    繁体字:青陽

    英语:Qingyang

    意思:(青阳,青阳)

     1.指春天。
      ▶《尸子•仁意》:“春为青阳,夏为朱明。”
      ▶《汉书•礼乐志

  • 九城

    读音:jiǔ chéng

    繁体字:九城

    意思:指京都。旧时京都多设城门九座,故称。
      ▶北周·庾信《奉和同泰寺浮图》诗:“长影临双阙,高层出九城。”
      ▶唐·贾至《勤政楼观乐》诗:“银河帝女下三清,紫禁笙歌出九城。

  • 三巳

    读音:sān sì

    繁体字:三巳

    意思:即上巳。原指农历三月第一个巳日,魏以后专指农历的三月初三日。
      ▶晋·王廙《洛都赋》:“若乃暮春嘉禊,三巳之辰,丽服靓粧,祓乎洛滨。”
      ▶唐·沈佺期《三月三日梨园侍宴》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