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西塞山(在武昌界,孙吴以之为西塞)》 会将一副寒蓑笠,来与渔翁作往还。

会将一副寒蓑笠,来与渔翁作往还。

意思:会将一副冷蓑衣斗笠,来和渔翁作往返。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西塞山(在武昌界,孙吴以之为西塞)》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历史变迁的诗,通过对吴山(吴都)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自然风光的感慨。 首联“吴塞当时指此山,吴都亡后绿孱颜”,诗人以“吴塞”代指曾经的吴国,描绘了吴山当时的景象,而吴都亡后,吴山又展现出新的面貌。颔联“岭梅乍暖残妆恨,沙鸟初晴小队闲”,诗人通过描绘岭梅和沙鸟的景象,表达了历史变迁带来的哀怨和悠闲。颈联“波阔鱼龙应混杂,壁危猿狖奈奸顽”,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吴山的自然景色,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感慨。尾联“会将一副寒蓑笠,来与渔翁作往还”,诗人以渔翁自喻,表达了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的意象丰富,通过对吴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自然风光的感慨。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吴塞当时指此山,吴都亡后绿孱颜。
岭梅乍暖残妆恨,沙鸟初晴小队闲。
波阔鱼龙应混杂,壁危猿狖奈奸顽。
会将一副寒蓑笠,来与渔翁作往还。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蓑笠

    读音:suō lì

    繁体字:蓑笠

    英语:straw or palm-bark rain hat

    意思:(参见簑笠)
    蓑衣与笠帽。
      ▶《仪礼•既夕礼》:“道车载朝服,蒿车载蓑笠。”

  • 往还

    读音:wǎng huán

    繁体字:往還

    英语:contacts

    意思:(往还,往还)

     1.往返;来回。
      ▶《列子•黄帝》:“入火往还,埃不漫,身不焦。”
      ▶清·

  • 渔翁

    引用解释

    老渔人。 唐 杜甫 《秋兴》诗之七:“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水浒传》第一○三回:“五个人一径摇到那打鱼船边, 李俊 问道:‘渔翁,有大鲤鱼吗?’” 刘半农 《游香山纪事诗》之六:“网畔一渔翁,閒取黄烟吸。”

    读音:yú wēng

  • 一副

    读音:yī fù

    繁体字:一副

    英语:pack

    意思:亦作“一付”。
     
     1.表数量。用于成对或成套的器物。
      ▶《新编五代史评话•唐史上》:“诏李克用进爵为晋王,赐衣甲马铠弓

  • 寒蓑

    读音:hán suō

    繁体字:寒蓑

    意思:蓑衣。因用蔽雨雪,故称。
      ▶宋·梅尧臣《张仲通追赋洛中杂题和尝歷览者•伊川》诗:“谁见捕鱼郎,寒蓑雨中湿。”
      ▶宋·梅尧臣《和孙端叟寺丞农具•臺笠》:“寒蓑相与用,阴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