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巴丘书事》 未必上流须鲁萧,腐儒空白九分头。

未必上流须鲁萧,腐儒空白九分头。

意思:未必上游需要鲁萧,迂腐的儒生空白九分头。

出自作者[宋]陈与义的《巴丘书事》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三分书里识巴丘,临老避胡初一游》是一首描绘诗人晚年游览巴丘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对历史的回忆。 首联“三分书里识巴丘,临老避胡初一游”,诗人以一种历史的视角来描述巴丘,仿佛是在阅读一本关于三分天下的历史书籍,而如今自己在这个年纪,为了躲避胡人入侵,才有机会亲自游览这个地方。这种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使得诗歌充满了厚重的历史感。 颔联“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诗人描绘了洞庭湖傍晚的美景,树木在风中摇曳,声音在旷野中回荡,晴天下的湖面,倒映着岳阳楼的影子。这一联以生动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颈联“四年风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乱洲”,诗人回顾了自己在过去的四年中在巴丘度过的时光,经历了风风雨雨,如今面对浩瀚的江湖,吐露出各种乱糟糟的岛屿。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江湖的敬畏。 尾联“未必上流须鲁萧,腐儒空白九分头”,诗人反思自己是否应该在上流战场发挥自己的作用,但最终还是选择做一个无用的人,白发苍苍。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无用之用的哲学思考,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晚年游览巴丘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对历史的回忆。诗人的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使得这首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三分书里识巴丘,临老避胡初一游。
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
四年风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乱洲。
未必上流须鲁萧,腐儒空白九分头。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关键词解释

  • 腐儒

    读音:fǔ rú

    繁体字:腐儒

    短语:迂夫子 学究

    英语:gerund-grinder

    意思:迂腐之儒者。
      ▶《荀子•非相》:“故《易》曰:‘括囊,无咎无誉。’腐儒

  • 分头

    读音:fēn tóu

    繁体字:分頭

    英语:separately; severally

    意思:(分头,分头)

     1.分别,各自。
      ▶《水浒传》第一•六回:“李俊等夺了水门,当下

  • 上流

    读音:shàng liú

    繁体字:上流

    英语:upper class

    意思:
     1.河流的上游。一般指距发源地较近的一段河川。
      ▶《左传•襄公十四年》:“秦人毒泾上流,师人多死。”

  • 未必

    读音:wèi bì

    繁体字:未必

    短语:不见得

    英语:may not

    意思:不一定。
      ▶《文子•符言》:“君子能为善,不能必得其福;不忍于为非,而未必免于祸。”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