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韵和慎詹事述上元宵会之欢寄诸同舍之什》 峨冠屡舞人多醉,刻烛狂吟夜向阑。

峨冠屡舞人多醉,刻烛狂吟夜向阑。

意思:峨冠经常跳舞人都喝醉了,刻烛狂吟深夜向栏杆。

出自作者[宋]杨亿的《次韵和慎詹事述上元宵会之欢寄诸同舍之什》

全文赏析

这首诗《休沐欣逢上元节,华堂高宴且盘桓》是一首描绘元宵佳节宴会的诗,表达了作者在节日中的欢乐和留连忘返的心情。 首联“休沐欣逢上元节,华堂高宴且盘桓”开门见山,直接描绘出诗人休息的日子恰逢元宵佳节,这是一个团圆、喜庆的日子。他在豪华的厅堂里享受着宴会,流连忘返。这里的“休沐”指的是休假日,“华堂”则象征着豪华与富贵。 “峨冠屡舞人多醉,刻烛狂吟夜向阑”一联,进一步描绘了宴会的热闹场景:人们戴着高高的帽子,屡次起舞,人们已经陶醉在这个欢乐的氛围中。同时,诗人也参与到狂热的诗词创作中,直到夜色已深。这里的“刻烛”是诗词竞赛中的一个传统,即以蜡烛燃烧的时间为限来创作诗词。 “月上珠帘侵座白,霜飞碧瓦透衣寒”一联,诗人从室内场景转至室外,描绘出月色洒在珠帘上,映照出白色的月光,而屋顶的霜花则让人们感到寒冷。这里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将室内外的景色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冷的氛围。 最后,“铜壶漏彻东方曙,归骑纷纷未尽欢”一联,诗人以铜壶滴漏声宣告新的一天的到来,而此时人们还意犹未尽,纷纷骑着马回家,但他们的脸上都还挂着未尽的欢乐。这一句既点明了时间的流逝,又表达了诗人对节日的留恋和不舍。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饱满,通过描绘元宵佳节的宴会场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欢乐和留连忘返的情感。同时,诗人也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将室内外的景色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冷的氛围,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层次感和艺术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休沐欣逢上元节,华堂高宴且盘桓。
峨冠屡舞人多醉,刻烛狂吟夜向阑。
月上珠簾侵座白,霜飞碧瓦透衣寒。
铜壶漏彻东方曙,归骑纷纷未尽欢。
作者介绍
杨亿(974~1020年),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

性耿介,尚气节。年十一,宋太宗闻其名,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天禧四年卒,年四十七,谥号为文。

博览强记,尤长于典章制度。曾参预修《太宗实录》,主修《册府元龟》。今存《武夷新集》、《浦城遗书》、《摛藻堂四库全书萃要》、《杨文公谈苑》15卷

关键词解释

  • 峨冠

    读音:é guān

    繁体字:峨冠

    意思:高冠。
      ▶宋·陆游《登灌口庙东大楼观岷江雪山》诗:“我生不识柏梁·建章之宫殿,安得峨冠侍游宴。”
      ▶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摺:“他则待人前卖弄些好粧梳,扮一个峨冠士大夫

  • 屡舞

    读音:lǚ wǔ

    繁体字:屢舞

    意思:(屡舞,屡舞)

     1.接连多次歌舞。亦谓歌舞无度。
      ▶《诗•小雅•宾之初筵》:“舍其坐迁,屡舞僊僊。”
      ▶毛传:“屡,数也。”
      ▶晋·左思《蜀

  • 向阑

    读音:xiàng lán

    繁体字:曏闌

    意思:(向阑,向阑)
    将尽。
      ▶三国·魏·嵇康《琴赋》:“于是曲引向阑,众音将歇。”
      ▶宋·张孝祥《鹧鸪天》词:“咏彻琼章夜向阑,天移星斗下人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