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杨照承议芦雁枕屏》 江头鸣雁恰飞起,恍如身到潇湘间。

江头鸣雁恰飞起,恍如身到潇湘间。

意思:上游鸣雁恰好飞起,恍如身到潇湘之间。

出自作者[宋]毕士安的《杨照承议芦雁枕屏》

全文创作背景

《杨照承议芦雁枕屏》是宋朝诗人毕士安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与杨照的芦雁枕屏有关。芦雁枕屏是一种画作或者装饰品,上面通常描绘有飞翔的雁群和芦苇等自然元素。毕士安可能是在欣赏了杨照的芦雁枕屏后,受到了启发和感动,因此创作了这首诗。 在诗中,毕士安通过对芦雁枕屏上画面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可能借雁群的形象寄托了一些人生的感慨和思考。具体的创作背景还需要结合毕士安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画师不肯传风蝶,故作枯乾逞奇绝。
清秋未合结繁阴,深户何从洒飞雪。
雪里鸭儿苦耐寒,眠沙枕浦白云团,黄芦槭槭枝叶乾。
江头鸣雁恰飞起,恍如身到潇湘间。
潇相洞庭云水隔,山路坡陁断行客。
从来冬景画已难,况有翎毛似崔白。
已觉冰漫稻梁少,更疑水宿溪垠窄。
生平有道付沧洲,今日床头动行色。
屏风主人家近远,我昔曾过浔阳县,田芦野雁尝亲见。
出门解榻定相逢,借我家乡令对面。

关键词解释

  • 江头

    引用解释

    江边,江岸。 隋炀帝 《凤艒歌》:“三月三日向江头,正见鲤鱼波上游。” 唐 姚合 《送林使君赴邵州》诗:“江头斑竹寻应遍,洞里丹砂自採还。” 元 沉禧 《一枝花·咏雪景》套曲:“这其间江头有客寻归艇,我这里醉里题诗漫送程。” 苏曼殊 《碎簪记》:“又明日为十八日,友人要余赴江头观潮。”

    读音:jiā

  • 鸣雁

    读音:míng yàn

    繁体字:鳴雁

    意思:(鸣雁,鸣雁)

     1.《诗•邶风•匏有苦叶》:“雝雝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毛传:“雝雝,雁声和也。纳采用雁,旭日始出,谓大昕之时。”

  • 飞起

    读音:fēi qǐ

    繁体字:飛起

    意思:(飞起,飞起)

     1.向上飞离。
      ▶晋·王嘉《拾遗记•颛顼》:“有曳影之剑,腾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剑则飞起指其方,则剋伐。”
      ▶宋·孙光宪《八拍蛮》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