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落日》 落日沧波远岛滨,悲笳一动独伤神。

落日沧波远岛滨,悲笳一动独伤神。

意思:落日沧波远岛海滨,悲伤笳一动独自伤神。

出自作者[近代]苏曼殊的《落日》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悲壮色彩的诗歌,主要描绘了一位英勇的战士在落日余晖、波涛汹涌的海边,对着远方岛屿,悲伤地吹着悲笳。诗歌通过浓郁的环境描写,深沉的内心独白,展现了战士的豪情壮志和悲欢离合。 首句“落日沧波远岛滨”描绘了宏大的自然景象,落日、沧波、远岛,给人以壮阔又凄凉的感受,为整首诗铺垫了悲壮的气氛。落日和波涛都是力量与壮美的象征,但同时也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消逝。 第二句“悲笳一动独伤神”则从听觉角度描绘了战士吹奏悲笳的情景,悲笳的声音凄厉又哀怨,动人心魄,进一步加深了悲壮的气氛。一个“独”字,凸显了战士孤独、无助的状态,而“伤神”二字则表达了战士内心的痛苦与哀伤。 第三、四句“谁知北海吞毡日,不爱英雄爱美人”则引用了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落难,美人无情的深深哀叹。“北海吞毡”寓意着英勇的战士在严寒困苦的环境中坚守气节,“不爱英雄爱美人”则表达了世人对英雄的冷漠和对美色的追捧。这种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诗歌的悲剧色彩。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通过生动的景象描绘和深沉的内心独白,展现了战士的英勇和悲壮,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落难的深深哀叹,使人感受到一种浓重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落日沧波远岛滨,悲笳一动独伤神。
谁知北海吞毡日,不爱英雄爱美人。
作者介绍 苏曼殊简介
苏曼殊(1884—1918),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县(今广东省珠海市沥溪村)人。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

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汉文、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可谓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成就,后人将其著作编成《曼殊全集》(共5卷)。作为革新派的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苏曼殊曾在《民报》、《新青年》等刊物上投稿,他的诗风“清艳明秀”,别具一格,在当时影响甚大。

关键词解释

  • 伤神

    读音:shāng shén

    繁体字:傷神

    英语:overtax one\'s nerves

    意思:(伤神,伤神)

     1.耗损精神。
      ▶《韩非子•解老》:“故以詹子之察,苦心伤

  • 落日

    读音:luò rì

    繁体字:落日

    英语:setting sun

    意思:夕阳。亦指夕照。
      ▶南朝·宋·谢灵运《庐陵王墓下作》诗:“晓月发云阳,落日次朱方。”
      ▶唐·杜甫《后出塞》诗之

  • 一动

    引用解释

    1.一次举动;一个行动。《左传·昭公十五年》:“礼,王之大经也;一动而失二礼,无大经矣。”《二程遗书》卷二四:“圣人一言一动无不合於天理如此。”

    2.一经发动;一有所举动。《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昔 文王 一动,而功显于千世,列为 三代 ,此所谓因天心以动作者也。” 汉 贾谊 《属远》:“上之所得者甚少,而民毒苦之甚深

  • 沧波

    读音:cāng bō

    繁体字:滄波

    意思:(沧波,沧波)
    碧波。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知音》:“阅乔岳以形培塿,酌沧波以喻畎浍。”
      ▶唐·李白《古风》之十二:“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