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闻砧有感》 秋月三五夜,砧声满长安。

秋月三五夜,砧声满长安。

意思:秋月三五夜,砧声满长安。

出自作者[唐]吕温的《闻砧有感》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长安秋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天下寒士的同情。 首句“千门俨云端,此地富罗纨。”描绘了长安城的高楼大厦在云端耸立的景象,暗示了长安的繁华和富庶。而“此地富罗纨”则直接点出了长安是纨绔子弟的聚集地,描述了长安街头纨绔子弟穿着绫罗绸缎的情景。这些纨绔子弟过着奢华的生活,而这种奢华的生活方式正是诗人所厌恶和批判的。 “秋月三五夜,砧声满长安。”这句诗描绘了长安秋夜的景象,月光照耀着长安城,三五之夜,更显清冷。而此时,捣衣声此起彼伏,充满了整个长安城。这一句通过声音的描绘,更加深了秋夜的寂寥和凄清。 “幽人感中怀,静听泪汍澜。”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天下寒士的同情。诗人作为一个“幽人”,远离家乡和亲人,身处长安却无法享受这里的繁华,只能独自感受思乡之苦。同时,他也对那些在长安过着奢华生活的纨绔子弟感到不满和愤怒,因为他们的奢华生活是以无数寒士的辛苦劳动为代价的。因此,他听到捣衣声时,不禁泪流满面。 最后,“所恨捣衣者,不知天下寒。”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只知道追求奢华生活,而忽视天下寒士的苦难的纨绔子弟的痛恨和遗憾。诗人对他们感到失望和愤怒,同时也对他们感到同情和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对天下寒士的同情。它是一首富有情感和哲理的诗,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千门俨云端,此地富罗纨。
秋月三五夜,砧声满长安。
幽人感中怀,静听泪汍澜。
所恨捣衣者,不知天下寒。

关键词解释

  • 长安

    读音:cháng ān

    繁体字:長安

    英语:chang-an

    意思:(长安,长安)

     1.古都城名。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定都于此。此后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

  • 秋月

    读音:qiū yuè

    繁体字:秋月

    意思:
     1.秋夜的月亮。
      ▶晋·陶潜《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叩枻新秋月,临流别友生。”
      ▶唐·杜甫《十七夜对月》诗:“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

  • 三五

    读音:sān wǔ

    繁体字:三五

    意思:I

     1.谓十五天。
       ▶《礼记•礼运》:“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阙。”后以指农历月之十五日。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三五明月满,四五詹兔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