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谒老君庙》 流沙丹灶灭,关路紫烟沉。

流沙丹灶灭,关路紫烟沉。

意思:流沙炼丹灶消失,关路紫烟沉。

出自作者[唐]李白的《谒老君庙》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通过描绘先君庙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先君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首句“先君怀圣德,灵庙肃神心”,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对逝去先君的怀念之情。接下来的“草合人踪断,尘浓鸟迹深”描绘了庙宇的荒凉景象,草长得很高,几乎遮住了人行的小路,鸟迹印在积满灰尘的地上,说明这里已经很久没有人来过了。这种景象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逝去先君的怀念之情。 “流沙丹灶灭,关路紫烟沉”两句,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庙宇的破败景象,同时也暗示了逝去先君曾经的生活经历。流沙、丹灶、关路和紫烟都是象征着逝去先君的过去和荣耀的元素,但如今都已消失不见,只留下空荡荡的庙宇和诗人深深的怀念。 最后,“独伤千载后,空余松柏林”两句,诗人表达了对逝去先君的哀悼之情。虽然他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诗人仍然深深地怀念着他,这种怀念之情超越了时空的限制,让人感到深深的哀伤。同时,松柏林的出现也暗示了逝去先君的高尚品质和精神将永远流传下去。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荒凉的庙宇景象和表达对逝去先君的怀念和哀悼之情,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深切的情感。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先君怀圣德,灵庙肃神心。
草合人踪断,尘浓鸟迹深。
流沙丹灶灭,关路紫烟沉。
独伤千载后,空余松柏林。
作者介绍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关键词解释

  • 流沙

    读音:liú shā

    繁体字:流沙

    短语:细沙 风沙

    英语:quicksand

    意思:
     1.沙漠。沙常因风吹而流动,故称。
      ▶《书•禹贡》:“导弱水至于合

  • 丹灶

    读音:dān zào

    繁体字:丹竈

    意思:炼丹用的炉灶。
      ▶南朝·梁·江淹《别赋》:“守丹灶而不顾,鍊金鼎而方坚。”
      ▶宋·姚宽《西溪丛语》卷上:“﹝王甫﹞忽遇一道人,引至一处,过松下,有废丹灶。”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