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云吞皎月,飞电扫长空。
意思:行说吞皎洁的明月,闪电掠过长空。
出自作者[宋]张元干的《登垂虹亭二首》
全文创作背景
宋朝诗人张元干的《登垂虹亭二首》的创作背景主要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首先,这首诗是在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春天创作的,当时金兵南下进攻宋朝,高宗从扬州渡江逃难,导致江北地区大部分失守,局势动荡不安。作者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游故地,感慨今昔,因此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对于时局的忧虞之情。
其次,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朝廷政策的不满。比如“疮痍兵火后,花石稻粱先”这样的描述,暗示了朝廷在国家危难之际,仍然不顾百姓生计,征收花石纲等苛税,导致民不聊生。因此,这首诗也可以看作是对当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一种批判和反思。
综上所述,《登垂虹亭二首》的创作背景主要包括了时代背景和作者个人的感慨与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