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观项信水墨》 险峭虽从笔下成,精能皆自意中生。

险峭虽从笔下成,精能皆自意中生。

意思:险峻虽然从笔下成,精能都从心中生。

出自作者[唐]方干的《观项信水墨》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书法艺术的赞美和探讨,通过对书法作品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审美观和艺术见解。 首联“险峭虽从笔下成,精能皆自意中生。”直接点明书法艺术的精髓在于通过笔墨表达出内心的精巧和才能。这两句诗强调了书法家在创作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他们通过自己的意念和情感,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书法作品。 颔联“倚云孤桧知无朽,
挂壁高泉似有声。”用生动的比喻来描绘书法作品的生命力和动感。诗人将书法作品比作倚云独立的孤桧和挂在墙壁上的高泉,寓意这些作品具有不朽的品质,仿佛拥有生命,发出自己的声音。 颈联“转扇惊波连岸动,回灯落日向山明。”这两句诗描绘了书法作品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转扇的动感和回灯的落日仿佛让周围的景色都为之改变,生动地表现了书法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尾联“小年师祖过今祖,异域应传项信名。”诗人在此表达了对书法传统的敬仰和对书法家的赞誉。他认为书法艺术不仅源于个人的天赋和努力,也传承了历史和地域的文化特色。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书法艺术的赞美和探讨,展示了诗人的审美观和艺术见解。它强调了书法家在创作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表现了作品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并赞扬了书法艺术的传统和传承。这首诗不仅是对书法艺术的赞美,也是对艺术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险峭虽从笔下成,精能皆自意中生。
倚云孤桧知无朽,挂壁高泉似有声。
转扇惊波连岸动,回灯落日向山明。
小年师祖过今祖,异域应传项信名。
作者介绍 储光羲简介
方干(836—903),字雄飞,号玄英,门人私谥曰玄英先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为人质野,喜凌侮。每见人设三拜,曰礼数有三,时人呼为“方三拜”。

徐凝一见器之,授以诗律。唐宪宗元和三年举进士。钱塘太守姚合视其貌陋,缺唇,卑之。懿宗咸通中,隐居会稽镜湖。有诗集。

关键词解释

  • 意中

    读音:yì zhōng

    繁体字:意中

    意思:
     1.心里。
      ▶唐·白居易《寄题周至厅前双松》诗:“有时昼掩关,双影对一身;尽日不寂寞,意中如三人。”
      ▶《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里面一个老婆婆,

  • 笔下

    读音:bǐ xià

    繁体字:筆下

    英语:the wording and purport of what one writes

    意思:(笔下,笔下)

     1.书写时落笔的地方。
      

  • 险峭

    读音:xiǎn qiào

    繁体字:險峭

    意思:(险峭,险峭)

     1.险阻陡峭。
      ▶《旧唐书•哥舒翰传》:“官军南迫险峭,北临黄河。”
     
     2.超然突立。
      ▶唐·方干《观项信水

  • 成精

    读音:chéng jīng

    繁体字:成精

    英语:To become a spiritual being, a ghost

    意思:变成妖精。
      ▶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一摺:“元来就是这两件物成精

  • 自意

    读音:zì yì

    繁体字:自意

    意思:自料;自认为。
      ▶《史记•项羽本纪》:“然不自意能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宋·苏轼《上梅直讲书》:“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诚不自意,获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