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谢人惠茶》 山色已惊溪上雷,火前那及两旗开。

山色已惊溪上雷,火前那及两旗开。

意思:山色已惊溪上雷,火灾前那和两旗开。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谢人惠茶》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山色已惊溪上雷,火前那及两旗开。采芽几日始能就,碾月一罂初寄来。》,作者是宋朝诗人仇远。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茶。 首联“山色已惊溪上雷,火前那及两旗开。”描绘了采茶的季节和场景,溪水声惊醒了山色,火候不及两旗展开的时候就开始采摘了。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采茶的场景,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采茶的辛苦和乐趣。 颔联“采芽几日始能就,碾月一罂初寄来。”描述了采摘的芽叶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加工才能制成茶叶,而诗人刚刚收到了刚刚碾磨好的茶叶。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茶叶的珍视和对茶叶加工过程的尊重,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之情。 颈联“以酪为奴名价重,将云比脚味甘回。”这两句诗将茶比作奴隶,其价值珍贵,将茶比作云彩,其味道甘甜可口。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茶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茶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尾联“更劳谁致中{左氵右霝}水,况复颜生不解杯。”诗人表达了对能够提供好水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颜回这样的圣贤不解茶杯的遗憾之情。这两句诗既表达了对好水的珍视,也表达了对茶文化的敬仰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精妙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茶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茶文化的传承和推广的愿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山色已惊溪上雷,火前那及两旗开。
采芽几日始能就,碾月一罂初寄来。
以酪为奴名价重,将云比脚味甘回。
更劳谁致中{左氵右霝}水,况复颜生不解杯。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山色

    读音:shān sè

    繁体字:山色

    英语:scene of mountains

    意思:山的景色。
      ▶唐·岑参《宿岐州北郭严给事别业》诗:“郭外山色溟,主人林馆秋。”
      ▶宋·欧阳修《

  • 雷火

    读音:léi huǒ

    繁体字:雷火

    意思:
     1.雷鸣和电闪。
      ▶《京氏易传•丰》:“雷火交动,刚柔散气。”
      ▶元·杨奂《游嵩山•龙潭》诗:“不言动鬼神,翻疑触雷火。”
      ▶《白雪遗音•马头调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