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簇蚕辞》 蚕欲老,箔头作茧丝皓皓。

蚕欲老,箔头作茧丝皓皓。

意思:蚕将老,箔头制作蚕丝洁白。

出自作者[唐]王建的《簇蚕辞》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蚕丝生产的诗,通过对蚕的观察和祈祷,展现了古代农民勤劳、朴实的生活和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首联“蚕欲老,箔头作茧丝皓皓。场宽地高风日多,”描述了蚕即将成熟,在箔上吐丝作茧的情景。箔是一种用来支撑蚕茧的竹制工具,而皓皓则形容茧的光泽。这一联生动地描绘了蚕的生长过程,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顺应。 “不向中庭燃蒿草。神蚕急作莫悠扬,年来为尔祭神桑。”这两句表达了农民对蚕的祈祷,希望蚕能够快速成长,不要过于悠闲。他们把蚕的成长与祭祀神桑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丰收的期盼。 “新妇拜簇愿茧稠,女洒桃浆男打鼓。”这是对蚕农祈求丰收的具体描绘,新妇和女人们向蚕簇礼拜,希望蚕茧能够更多;男人们则敲打鼓声,为蚕祈福。这一联充满了生活气息,让人感受到了农民的朴实和热情。 “三日开箔雪团团,先将新茧送县官。”当蚕茧成熟后,农民们迫不及待地打开箔,看到的是像雪一样的蚕茧。他们首先把新茧送到县官那里,表达了对丰收的喜悦。 最后,“已闻乡里催织作,去与谁人身上著。”这两句写的是收到催促开始纺织的消息后,农民们开始为将来的纺织做准备,他们生产的丝绸将用于谁的衣服上呢?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明确的回答,但我们可以想象,这些丝绸将会被用于交换生活必需品或者出售换取收入,从而改善他们的生活。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描绘蚕的生长过程和农民的祈福,展现了古代农民勤劳、朴实的生活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顺应,以及对丰收的期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蚕欲老,箔头作茧丝皓皓。
场宽地高风日多,不向中庭燃蒿草。
神蚕急作莫悠扬,年来为尔祭神桑。
但得青天不下雨,上无苍蝇下无鼠。
新妇拜簇愿茧稠,女洒桃浆男打鼓。
三日开箔雪团团,先将新茧送县官。
已闻乡里催织作,去与谁人身上著。
作者介绍 贾岛简介
王建(768-835),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

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约64岁为光州刺史。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其诗题材广泛,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善于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人、事和环境加以艺术概括,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现实,揭露矛盾。多用比兴、白描、对比等手法,常在结尾以重笔突出主题。体裁多为七言歌行,篇幅短小。语言通俗凝练,富有民歌谣谚色彩。名篇如《田家行》、《水夫谣》、《羽林行》、《射虎行》、《古从军》、《渡辽水》、《田家留客》、《望夫石》等。他又以“宫词”知名。他的“宫词”百首,突破前人抒写宫怨的窠臼,在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描写唐代宫中风物和宫廷生活,是研究唐代宫廷的重要材料。其五、七言近体中,有些征戍迁谪、行旅离别、幽居宦况之作,情思感人,但杂有消极颓废思想。他的绝句则清新婉约。还写过《宫中三台》、《江南三台》等小令,为中唐文人词的重要作者之一。今存有《王建诗集》、《王建诗》、《王司马集》等本及《宫词》1卷。

关键词解释

  • 茧丝

    读音:jiǎn sī

    繁体字:繭絲

    英语:cocoon filament

    意思:(茧丝,茧丝)

     1.蚕丝。
      ▶《荀子•富国》:“麻葛、茧丝、鸟兽之羽毛齿革也,固有余足以衣人

  • 皓皓

    引用解释

    亦作“皜皜”。 1.洁白貌;高洁貌。《诗·唐风·扬之水》:“扬之水,白石皓皓。”《楚辞·渔父》:“寧赴 湘 流葬於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宋 沉遘 《代人祭吴春卿文》:“皜皜之质,濯濯之仪。” 清 田茂遇 《贫交行》:“君不见古来英雄不用为佣保,叩角行歌石皓皓。” 曹亚伯 《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诸烈士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