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归》 三年踏尽化衣尘,只见长安不见春。

三年踏尽化衣尘,只见长安不见春。

意思:三年踏尽化衣尘,只看见长安不见春。

出自作者[唐]赵嘏的《寄归》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游子三年的漂泊生涯,以及他对家乡和安宁生活的向往。首联“三年踏尽化衣尘,只见长安不见春”,展现了游子三年来四处奔波,风尘仆仆的生活状态,同时以“只见长安不见春”表达了他在追求功名或事业的过程中,失去了对生活的欣赏和享受。颔联“马过雪街天未曙,客迷关路泪空频”,进一步描绘了游子在寒冷、艰辛的环境中孤独前行的形象,同时表现出他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感到迷茫和无助的情感。颈联“桃花坞接啼猿寺,野竹庭通画鹢津”,以美景反衬哀情,表达了游子对家乡和安宁生活的思念和向往。尾联“早晚相酬身事了,水边归去一闲人”,展现了游子对未来的憧憬,希望能完成身上的责任与使命,最终回归安宁的生活。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游子漂泊生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三年踏尽化衣尘,只见长安不见春。
马过雪街天未曙,客迷关路泪空频。
桃花坞接啼猿寺,野竹庭通画鹢津。
早晚相酬身事了,水边归去一闲人。
作者介绍
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关键词解释

  • 长安

    读音:cháng ān

    繁体字:長安

    英语:chang-an

    意思:(长安,长安)

     1.古都城名。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定都于此。此后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

  • 只见

    读音:zhī jiàn

    繁体字:衹見

    英语:Tadami

    意思:(只见,只见)
    犹言只觉得。
      ▶宋·周邦彦《解语花•上元》词:“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

  • 不见

    读音:bú jiàn

    繁体字:不見

    短语:掉 丢失 不翼而飞 遗失 丢 散失 丢掉 少

    英语:not see

    意思:(不见,不见)

     1.看不到。

  • 化衣

    读音:huà yī

    繁体字:化衣

    意思:谓衣着变色。形容仕途奔波之苦。
      ▶唐·李峤《田假限疾不获还庄载想田园兼思亲友》诗:“游宦劳牵网,风尘久化衣。”
      ▶宋·欧阳修《送方希则序》:“余自来上都,寓谒舍,化衣京尘

  • 见长

    读音:jiàn zhǎng

    繁体字:見長

    短语:生 发育 长 生长

    英语:be good at

    意思:(见长,见长)
    显得有特长。
      ▶《儿女英雄传》第二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