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感春》 因之感时节,幽愤空忉忉。

因之感时节,幽愤空忉忉。

意思:于是他感季节,忧愤空忧愁哀痛。

出自作者[宋]李处权的《感春》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情感。 首联“春风欲裂石,春云如鼓涛”,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风和云,仿佛要将坚硬的石头吹裂,云彩像鼓起的海涛。这样的描绘,既表现了春天的力量和生机,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激荡和情感。 颔联“况复横来雨,檐溜声连宵”,进一步描绘了雨夜的景象,檐下的水滴不断,声音连绵不绝,更增添了夜晚的寂静和深邃。 颈联“畸人早盥帻,散目临亭皋”,诗人形象跃然纸上,早起洗漱,然后放眼望去,来到亭子上。这里的“畸人”可能是指诗人自己,也可能是指那些不同于常人的人。 尾联“慨然念芳物,摧抑适所遭。因之感时节,幽愤空忉忉。”诗人感慨万端,想到万物有生,各有其时,不能强求。这种感慨和幽愤,是诗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最后,“少年亦弃置,自引瓶中醪。”这两句可能是诗人对自己未来的期许,即使被弃置,也要保持自己的气节和坚韧。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深沉,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也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读来令人感到诗人的情感真挚而动人。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春风欲裂石,春云如鼓涛。
况复横来雨,檐溜声连宵。
畸人早盥帻,散目临亭皋。
挽折户外柳,吹残竹间桃。
慨然念芳物,摧抑适所遭。
因之感时节,幽愤空忉忉。
少年亦弃置,自引瓶中醪。
醉后眼生缬,孤坐清吟高。

关键词解释

  • 幽愤

    读音:yōu fèn

    繁体字:幽憤

    英语:hidden resentment

    意思:(幽愤,幽愤)
    郁结的怨愤。
      ▶汉·崔寔《政论》:“斯贾生之所以排于绛·灌,屈子之所以摅其幽愤者也。

  • 忉忉

    读音:dāo dāo

    繁体字:忉忉

    英语:worried; anxious

    意思:
     1.忧思貌。
      ▶《诗•齐风•甫田》:“无思远人,劳心忉忉。”
      ▶毛传:“忉忉,忧劳也。

  • 时节

    读音:shí jié

    繁体字:時節

    短语:季节 季

    英语:season

    意思:(时节,时节)

     1.四时的节日。
      ▶《吕氏春秋•尊师》:“敬祭之术

  • 感时

    引用解释

    感慨时序的变迁或时势的变化。 汉 王逸 《九思·哀岁》:“岁忽忽兮惟暮,余感时兮悽愴。” 唐 杜甫 《春望》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清 吴敏树 《九日鹿角登高》诗序:“而骚人赋客,又或喜为感时伤物之语,以益其悲。” 钱基博 《吴禄贞传》:“ 禄贞 能为诗,感时抚事,随口吟唱,如不经意。”

    读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