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柘枝妓》 平铺一合锦筵开,连击三声画鼓催。

平铺一合锦筵开,连击三声画鼓催。

意思:平铺一合锦筵开,连敲三声画鼓催。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柘枝妓》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宴会场景的诗,通过对宴会上舞蹈和表演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宴会的热烈和欢乐气氛。 首句“平铺一合锦筵开,连击三声画鼓催”描绘了宴会的场景,筵席平坦地展开,鼓声连续响起,催促着表演的开始。这两句通过简单的描述,就营造出宴会的热闹和欢快气氛。 “红蜡烛移桃叶起,紫罗衫动柘枝来”进一步描绘了宴会的细节。红蜡烛被缓缓移动,舞蹈开始了,穿着紫罗衫的舞者表演柘枝舞,他们的动作优雅而有力。 “带垂钿胯花腰重,帽转金铃雪面回”是对舞蹈的细节描绘。舞者身上的带子坠着钿胯,花腰上加重,帽子在转动的金铃中雪面上回旋。这些细节描绘使得舞蹈的形象更加生动。 最后两句“看即曲终留不住,云飘雨送向阳台”表达了宴会即将结束,但欢乐的气氛却让人难以忘怀。人们随着舞蹈的结束而离开,但是宴会的气氛和欢乐却像云彩和雨一样,将他们带向“阳台”,寓意着宴会的余韵将长久留存。 整首诗通过对宴会场景和舞蹈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宴会的热烈和欢乐气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欢乐场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平铺一合锦筵开,连击三声画鼓催。
红蜡烛移桃叶起,紫罗衫动柘枝来。
带垂钿胯花腰重,帽转金铃雪面回。
看即曲终留不住,云飘雨送向阳台。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三声

    读音:sān shēng

    繁体字:三聲

    意思:(三声,三声)
    旧指军中用以传令的金鼓、笳、铎之声。
      ▶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十阵》:“三声既全,五彩必具,辨吾号声,知五旗。”

  • 平铺

    读音:píng pù

    繁体字:平鋪

    英语:tile

    意思:(平铺,平铺)

     1.平着铺展开。
      ▶唐·白居易《南湖早春》诗:“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

  • 一合

    读音:yī hé

    繁体字:一合

    意思:I

     1.会合;遇合。
       ▶《国语•周语中》:“一合诸侯,而有再逆政,余惧其无后也。”
       ▶《荀子•议兵》:“秦四世有胜,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轧己也。此

  • 锦筵

    读音:jǐn yán

    繁体字:錦筵

    意思:(锦筵,锦筵)
    美盛的筵席。
      ▶南朝·宋·鲍照《代陈思王哀洛篇》:“坐视青苔满,卧对锦筵空。”
      ▶唐·岑参《敦煌太守后庭歌》:“城头月出星满天,曲房置酒张锦筵。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