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白鹤岩》 梵宇深深小径回,两崖如削立崔嵬。

梵宇深深小径回,两崖如削立崔嵬。

意思:佛宇深深小路回,两崖如削立崔嵬。

出自作者[宋]孙汝勉的《白鹤岩》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邃、静谧的山间景象,给人一种超脱世俗、宁静致远的感觉。首联“梵宇深深小径回,两崖如削立崔嵬”,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梵宇所处的环境。“梵宇”指的是寺庙,“小径回”说明这是一个偏僻、深幽的地方,增加了一层神秘感。而“两崖如削立崔嵬”则形象地描绘了山崖陡峭、高耸入云的景象,给人以壮观之感。 颔联“直疑隐客曾吹裂,或是山灵为劈开”,则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进一步描绘了山崖的奇特形态。“隐客”指的是隐士,“吹裂”则形象地表现了山崖的险峻,仿佛是由隐士一口气吹裂而成。而“或是山灵为劈开”则更加夸张地表现了山崖的神奇之处,仿佛是由山灵劈开而成。 颈联“林静烟空时透日,溪喧石老半侵苔”,则从林间和溪边的角度,描绘了自然环境的静谧和生机。“林静烟空”说明了森林的寂静和空旷,“时透日”则表现了阳光透过树林的斑驳光影。而“溪喧石老半侵苔”则表现了溪水的喧闹和石头的古老,以及石头上长满的青苔,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尾联“凉生佛骨云生缽,阁住红尘不入来”,则表现了寺庙的清净和超脱世俗的特点。“凉生佛骨”指的是寺庙的清凉和神圣,“云生缽”则形象地表现了寺庙所处的高耸入云的位置。而“阁住红尘不入来”则表现了寺庙的清净和超脱世俗的特点,仿佛能够阻挡住世俗的纷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宁静、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也展现了他对自然和人文之美的敏锐感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梵宇深深小径回,两崖如削立崔嵬。
直疑隐客曾吹裂,或是山灵为劈开。
林静烟空时透日,溪喧石老半侵苔。
凉生佛骨云生缽,阁住红尘不入来。

关键词解释

  • 梵宇

    读音:fàn yǔ

    繁体字:梵宇

    英语:Buddhist temple

    意思:佛寺。
      ▶《梁书•张缵传》:“经法王之梵宇,睹因时之或跃;从四海之宅心,故取乱而诛虐。”
      ▶唐·宋之问

  • 崔嵬

    读音:cuī wéi

    繁体字:崔嵬

    短语:巍 巍巍 岿然 巍然 巍峨 峻

    英语:high

    意思:
     1.本指有石的土山。后泛指高山。
      ▶《诗•周南•

  • 小径

    读音:xiǎo jìng

    繁体字:小徑

    英语:alley

    意思:
     小路。
    ▶《六度集经》卷五:“便向小径,去斯不远,有小蓬庐,吾亲在中。为吾啓亲:‘自斯长别,幸卒余年,慎无追恋也。’”<

  • 深深

    读音:shēn shēn

    繁体字:深深

    短语:深 深邃 深深地 幽 万丈

    英语:profound

    意思:
     1.深沉貌。
      ▶《庄子•大宗师》:“古之真

  • 削立

    读音:xuē lì

    繁体字:削立

    意思:陡峭壁立。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三》:“栈阔二尺,长六七丈,石崖上下削立,外无纤窦片痕。”
      ▶清·刘大櫆《浮山记》:“而石壁环寺之背,削立千尺入天。”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