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哭喻庶三》 忍问海涯流恺涕,只今俎上寄痴顽。

忍问海涯流恺涕,只今俎上寄痴顽。

意思:忍心问海边流恺眼泪,只今俎上寄痴顽。

出自作者[近代]陈三立的《哭喻庶三》

全文赏析

这首诗《垂老相望先我死,更谁坠绪探船山》是一首对历史和人生进行深刻反思的诗,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历史时代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联“垂老相望先我死,更谁坠绪探船山”,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历史时代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作者用“垂老相望”来形容自己和对方都已经到了垂暮之年,而对方却先自己而去,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而“更谁坠绪探船山”则表达了作者对失去的时代的怀念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感慨。 颔联“卅年气类期闻道,八表氛祲为改颜”,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作者与对方相识多年,彼此之间有着共同的志向和追求,而现在却已经失去了联系,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希望未来能够改变当前的局势,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颈联“忍问海涯流恺涕,只今俎上寄痴顽”,表达了作者对当前现实的无奈和感慨。作者在当前的境况中,只能像俎上之肉一样任人宰割,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和无助。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改变和进步。 尾联“南朝台观鸿飞处,忆泣兴衰挟往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作者想起了南朝时期的台观和往事,表达了对那个时代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当前时代的反思和感慨,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反思和改变。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和人生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力和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垂老相望先我死,更谁坠绪探船山。
卅年气类期闻道,八表氛祲为改颜。
忍问海涯流恺涕,只今俎上寄痴顽。
南朝台观鸿飞处,忆泣兴衰挟往还。
作者介绍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关键词解释

  • 海涯

    读音:hǎi yá

    繁体字:海涯

    意思:海边。
      ▶宋·苏轼《寄高令》诗:“田园知有儿孙委,蚤晚扁舟到海涯。”
      ▶明·郎瑛《七修类稿•事物•王天碧》:“丰年有象皆侯德,《五裤》歌谣遍海涯。”
      ▶许地山

  • 痴顽

    读音:chī wán

    繁体字:痴頑

    意思:(痴顽,痴顽)
    亦作“痴顽”。
     
     1.谓藏拙,不合流俗。
      ▶唐·王建《昭应官舍》诗:“痴顽终日羡人闲,却喜因官得近山。”
      ▶宋·陆游《杂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