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又次韵二守同访新居二首》 闻道携壶问奇字,更因登木助微音。

闻道携壶问奇字,更因登木助微音。

意思:闻道携壶问奇字,更因为攀登树木帮助微音。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又次韵二守同访新居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古县的美丽和宁静,表达了诗人对这里的深深喜爱。 首联“数亩蓬蒿古县阴,晓窗清快夜堂深。”描绘了古县的荒野和宁静,早晨的窗户清晰明亮,夜晚的大堂深沉。蓬蒿,即蓬草蒿丛,这里用来形容古县的荒野。清快一词,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暗示了夜晚的大堂的宁静和舒适。 颔联“也知卜筑非真宅,聊欲跏趺看此心。”表达了诗人虽然知道这个地方不是真正的住所,但他愿意在这里打坐看心,即修身养性。这表现出诗人对这里的喜爱,同时也表现出他对生活的态度:随遇而安,享受当下。 颈联“闻道携壶问奇字,更因登木助微音。”描述了诗人听说这里的人们会带着壶去奇字的地方喝酒,还会因为登上大树而听到微妙的声音。这进一步描绘了古县的美丽和宁静,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这里人们的喜爱。 尾联“相娱北户江千顷,直下都无地可临。”描述了诗人与人们在此欢乐,欣赏着北面的江景,这里的美景仿佛没有地方可以俯瞰。再一次强调了古县的美丽和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古县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这里的深深喜爱。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和对人们生活的描述,展现了古县的美丽和宁静,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随遇而安,享受当下。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当地人们的友好和欣赏。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数亩蓬蒿古县阴,晓窗清快夜堂深。
也知卜筑非真宅,聊欲跏趺看此心。
闻道携壶问奇字,更因登木助微音。
相娱北户江千顷,直下都无地可临。
此生真欲老墙阴,却扫都忘岁月深。
拔薤已观贤守政,折蔬聊慰故人心。
风流贺监常吴语,憔悴钟仪独楚音。
治状两邦俱第一,颍川归去肯重临。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登木

    读音:dēng mù

    繁体字:登木

    意思:
     1.上树。
      ▶《管子•地员》:“凡听角如雉登木以鸣,音疾以清。”
      ▶汉·张衡《思玄赋》:“鱼矜鳞而并凌兮,鸟登木而失条。”
      ▶宋·苏轼《听贤师琴

  • 奇字

    引用解释

    1. 汉 王莽 时六体书之一,大抵根据古文加以改变而成。《汉书·扬雄传下》:“间请问其故,乃 刘棻 尝从 雄 学作奇字, 雄 不知情。” 颜师古 注:“古文之异者。”《隋书·经籍志一》:“ 汉 时以六体教学童,有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繆篆、虫鸟。”

    2.泛指古文字。 傅尃 《周鼎》诗:“腹中奇字隐约见,刻画屈曲蟠虬龙。

  • 微音

    读音:wēi yīn

    繁体字:微音

    意思:轻靡之音;细微之音。
      ▶《文选•阮籍<咏怀>诗之十二》:“《北里》多奇舞,濮上有微音。”
      ▶李善注引《礼记》:“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
      ▶三国·魏·

  • 闻道

    读音:wén dào

    繁体字:聞道

    意思:(闻道,闻道)

     1.领会某种道理。
      ▶《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唐·韩愈《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明·李

  • 携壶

    读音:xié hú

    繁体字:攜壺

    意思:(携壶,携壶)
    传说东汉·费长房见一老翁挂着一把壶在卖药,卖好药后就跳进壶里。第二天,费去拜访他,和他一起入壶,但见房屋华丽,酒菜丰盛。
      ▶费于是向他学道。事见《后汉书•方术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