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陈秀才归沙上看墓》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意思:满衣血泪与尘埃,叛乱后回到故乡也可悲。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送陈秀才归沙上看墓》

全文赏析

这首诗《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后,几家坟上子孙来。》是由清朝诗人吴伟业的作品。这首诗以一种沉重的情感和悲观的视角,描绘了战乱后故园荒芜、亲人不在的凄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乱带来的破坏和痛苦的深深哀思。 首句“满衣血泪与尘埃”,直接描绘出战争的残酷和惨烈。这里的“满衣血泪”并非仅仅是对战争的暴力与血腥的直接描绘,更是对战争中无数无辜生命被摧残的象征,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身在战争中的经历和痛苦。这句诗以一种沉重的情感基调,奠定了全诗的情感氛围。 “乱后还乡亦可哀”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战乱后故园荒芜、亲人不在的悲痛之情。这里的“可哀”二字,表达了诗人对战乱带来的破坏和痛苦的深深哀思。 “风雨梨花寒食后”是诗的第二句,通过描绘风雨梨花这样的凄凉景色,进一步渲染了战后的荒凉和冷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之情。寒食节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通常在清明节前一天,相传是为了纪念晋文公为介子推所设,有禁火、冷食的习俗。在这样的节日之后,曾经的家园如今已是一片荒芜,不禁让人感到深深的哀痛。 “几家坟上子孙来”一句,以一种强烈的对比,描绘了战乱后人烟稀少、冷清萧条的景象。这句诗直接揭示了战乱带来的生灵涂炭和人心的破碎。在这样的景象中,曾经的家园如今已无人问津,只有几座坟墓上尚有几分生机,更增添了诗人的哀痛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一种沉重的情感和悲观的视角,描绘了战乱后故园荒芜、亲人不在的凄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乱带来的破坏和痛苦的深深哀思。诗中每一个字词都充满了情感和力量,让人在阅读时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悲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后,几家坟上子孙来。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还乡

    读音:huán xiāng

    繁体字:還鄉

    短语:叶落归根

    英语:return to one\'s native

    意思:(还乡,还乡)
    I
    返回乡里。
      

  • 血泪

    读音:xuè lèi

    繁体字:血淚

    英语:tears of blood

    意思:(血泪,血泪)

     1.《韩非子•和氏》:“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后用以指带血

  • 可哀

    读音:kě āi

    繁体字:可哀

    英语:miserably

    意思:
     1.令人悲痛。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九世之卿族,一举而灭之,可哀也哉。”
     
     2.可怜。<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