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句曲秋日郊居杂兴(十首)》 却爱箕山老,从容弃一瓢。

却爱箕山老,从容弃一瓢。

意思:拒绝爱箕山老,从容放弃一瓢。

出自作者[明]杨基的《句曲秋日郊居杂兴(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偶随黄蝶去,岸帻树边桥》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心境的诗。它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欣赏。 首先,诗的开头“偶随黄蝶去,岸帻树边桥”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色。这里,“黄蝶”是自然中的一种生物,它的出现增添了诗的生动性,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而“岸帻树边桥”则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树木环绕,小桥横跨,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 接下来的诗句“卯酒红初散,朝霞白渐消”进一步描绘了早晨的景色。卯酒和朝霞都是早晨的象征,它们的变化展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美丽。这里的“红初散,白渐消”形象地描绘了这两种颜色的变化过程,给人一种动态的美感。 “沙平留雁迹,水落见鱼苗”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自然中的生命迹象。沙滩上留下的雁的足迹,水落之后出现的鱼苗,这些都是生命的象征,展示了自然的生机和活力。 最后,“却爱箕山老,从容弃一瓢”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心境。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欣赏那种从容、淡泊的生活态度,就像那位拒绝出仕的隐者一样。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偶随黄蝶去,岸帻树边桥。
卯酒红初散,朝霞白渐消。
沙平留雁迹,水落见鱼苗。
却爱箕山老,从容弃一瓢。
¤
作者介绍 杨基简介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吴中(今江苏苏州),“吴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去。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

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倍加称赏:“吾意诗境荒矣,今当让子一头地。”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关键词解释

  • 从容

    读音:cóng róng

    繁体字:從容

    短语:丰饶 富贵 腰缠万贯 富庶 余裕 方便 荣华富贵 宽裕 绰绰有余 丰厚 有余 松 富有 丰裕 宽 富 丰衣足食 松动 富足 富裕 富饶

  • 一瓢

    引用解释

    《论语·雍也》:“贤哉, 回 也!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 也不改其乐。”后因以喻生活简单清苦。 宋 王禹偁 《滁上谪居》诗之三:“巧宦或五鼎,甘贫唯一瓢。” 宋 林逋 《寄呈张元礼》诗:“駟马交游从此少,一瓢生事不胜空。”参见“ 一簞一瓢 ”。

    读音:yī piáo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