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留题洛北罗汉阁》 林下野僧应笑我,半年旌旆四曾来。

林下野僧应笑我,半年旌旆四曾来。

意思:林下野僧应该笑我,半年旗帜四曾来。

出自作者[宋]寇准的《留题洛北罗汉阁》

全文赏析

这首诗《地高阁迥宜闲望,望尽云山首懒回》是一首描绘诗人登高远望,望尽云山后懒散的心情,以及对于林下僧人的自嘲。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首句“地高阁迥宜闲望”,诗人登上高阁,视野开阔,适合于远望。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开阔的场景,展现出诗人登高远望的情景。其中,“地高”和“阁迥”两个词,形象地描绘了地势的高耸和阁楼的远离尘世,给人一种超脱世俗的感觉。 “望尽云山首懒回”,诗人望尽了云山,却懒得回头,表达了诗人望山的时间之长和看山之专注。这句诗通过描绘山峰的云雾和诗人的专注,展现出诗人对于山水的热爱和向往。同时,“首懒回”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山水的疲倦和放松,表现出诗人的闲适和自在。 “林下野僧应笑我”,诗人自嘲林下的野僧会笑话自己,因为自己已经半年没有来这里了。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长时间没有来此地的自嘲和反思,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于山水的怀念和向往。 “半年旌旆四曾来”,最后一句诗人在自嘲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这里的喜爱和经常来往的愿望。这句诗通过“半年”和“四曾”两个词,表现出诗人对于这里的频繁来往和喜爱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登高远望、望山疲倦、自嘲反思和频繁来往等场景,展现了诗人对于山水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闲适自在的心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地高阁迥宜闲望,望尽云山首懒回。
林下野僧应笑我,半年旌旆四曾来。
作者介绍 寇准简介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出为使相。乾兴元年(1022年)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1023年),病逝于雷州。

皇佑四年(1053年),宋仁宗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谥“忠愍”,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仁宗亲篆其首曰“旌忠”。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

关键词解释

  • 下野

    读音:xià yě

    繁体字:下野

    短语:在野

    英语:fall out of power

    意思:旧指掌握军政重权的人卸去职权。
      ▶鲁迅《而已集•拟豫言》:“有在朝者数人

  • 林下

    读音:lín xià

    繁体字:林下

    英语:sylvan life; retirement from official life

    意思:
     1.树林之下。指幽静之地。
      ▶南朝·梁·任昉《

  • 野僧

    读音:yě sēng

    繁体字:野僧

    意思:
     1.山野僧人。
      ▶唐·张籍《赠王秘书》诗:“身屈祗闻词客说,家贫多见野僧招。”
      ▶宋·吴聿《观林诗话》卷二:“新成文刻在,往事野僧传。”
      ▶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