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府试观开元皇帝东封图》 冕旒明主立,冠剑侍臣陪。

冕旒明主立,冠剑侍臣陪。

意思:皇冠明君设立,冠剑在我陪。

出自作者[唐]马戴的《府试观开元皇帝东封图》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对古代帝王封禅大典的生动描绘,通过对一系列细节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封禅仪式的庄严与神圣。 首联“俨若翠华举,登封图乍开”,形象地描绘了封禅仪式的开始,仿佛是翠绿色的旌旗高高飘扬,象征着帝王的神圣权威。这一句也暗示了封禅仪式的重要性,如同打开一幅壮丽的画卷,让人眼前一亮。 颔联“冕旒明主立,冠剑侍臣陪”,进一步描绘了帝王和臣子的形象。帝王头戴冕旒,端庄威严,而侍臣则身着冠剑,恭敬地陪伴在侧。这一联通过形象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封禅仪式的庄重氛围。 颈联“迹类飞仙去,光同拜日来”,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将封禅仪式比作飞仙降临,如同众星捧月般向太阳行礼。这一联既表现了封禅仪式的神圣性,又赋予了它浪漫的色彩。 尾联“粉痕疑检玉,黛色讶生苔”,描绘了封禅仪式中使用的色彩和装饰。粉痕疑检玉,指的是封禅台上的粉红色痕迹,使人想起检查玉石的场景;黛色讶生苔,则是指封禅台上的黛色装饰,令人惊讶地长出了苔藓。这一联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封禅仪式的华美和时间的沉淀。 最后一句“何年复东幸,鲁叟望悠哉”,表达了诗人对封禅仪式的向往和对古代君王的敬仰。诗人以“鲁叟”自比,表达了对封禅仪式的深深向往和对古代君王的敬仰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封禅仪式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其庄严、神圣、浪漫和华美的特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君王的敬仰和对封禅仪式的向往之情。这首诗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都很高。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俨若翠华举,登封图乍开。
冕旒明主立,冠剑侍臣陪。
迹类飞仙去,光同拜日来。
粉痕疑检玉,黛色讶生苔。
挂壁云将起,陵风仗若回。
何年复东幸,鲁叟望悠哉。
作者介绍
马戴(799—869),字虞臣,唐定州曲阳(今河北省曲阳县,一说江苏省东海县或陕西省华县)人。晚唐时期著名诗人。

关键词解释

  • 冠剑

    读音:guān jiàn

    繁体字:冠劍

    意思:(冠剑,冠剑)
    古代官员戴冠佩剑,因以“冠剑”指官职或官吏。
      ▶南朝·梁·江淹《到主簿日事诣右军建平王》:“常欲永辞冠剑,弋钓畎壑。”
      ▶宋·司马光《楚宫行

  • 冕旒

    读音:miǎn liú

    繁体字:冕旒

    意思:
     1.古代大夫以上的礼冠。顶有延,前有旒,故曰“冕旒”。天子之冕十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见《周礼•夏官•弁师》。
      ▶晋·崔豹《古今注•问答释义》:“牛亨问曰

  • 侍臣

    读音:shì chén

    繁体字:侍臣

    意思:侍奉帝王的廷臣。
      ▶《仪礼•燕礼》:“凡公所酬既拜,请旅侍臣。”
      ▶唐·李商隐《汉宫词》:“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
      ▶宋·曾巩《上欧阳舍人书》

  • 明主

    读音:míng zhǔ

    繁体字:明主

    意思:贤明的君主。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美哉,沨沨乎!大而婉,险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
      ▶《史记•刺客列传》:“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