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万山》
月炯转山曲,山上见洲尾。
月炯转山曲,山上见洲尾。
意思:
月明显转山曲,山上看到洲尾。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万山》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西行度连山,北出临汉水的壮丽自然景观,同时通过描绘禅房、古甃、仲宣栏等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古老文化的缅怀和敬仰。诗人通过对山川景色的赞美,流露出对自然和历史的热爱,同时也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整首诗意境高远,文笔流畅,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优秀诗篇。
相关句子
归路月明山上
-- 出自《渔歌子 滏水集三》作者:[元]赵秉文
遥遥山上亭。
-- 出自《于明津作诗》作者:[魏晋]曹丕
山上咽飞泉。
-- 出自《菩萨蛮·葛巾自向沧浪濯》作者:[宋]辛弃疾
青青山上松。
-- 出自《新秦郡松树歌》作者:[唐]王维
昆仑山上玉楼前。
-- 出自《缘识》作者:[宋]宋太宗
望见赫曦山上景。
-- 出自《啄木儿·自行自行》作者:[元]王哲
霁月炯疏影,晨露?红妆。
-- 出自《水调歌头 戊申季秋月十有九日,赏芙蓉於汝》作者:[元]王寂
一心夜月炯长在,两鬓秋霜积未多。
-- 出自《借虚翁涌金门城五诗韵以写幽居之兴》作者:[宋]杨公远
随家好,转山斜。
-- 出自《渔父词/渔父》作者:[宋]赵构
溪转山回路欲迷。
-- 出自《长相思令/长相思》作者:[宋]邓肃
镜开水滟滟,龙转山蜿蜿。
-- 出自《重阳登翠围亭亭废十年竹柏蓊然殊蔽远眼命寺》作者:[宋]冯时行
路转山迎人,峥嵘失南北。
-- 出自《十月十三日自郡归山中寄周秀实昆仲》作者:[宋]晁说之
涛头转山急,雨脚满江来。
-- 出自《寿凝院呈山主志师》作者:[宋]葛密
水曲山傍。
-- 出自《柳梢青·水曲山傍》作者:[宋]杨无咎
一曲山堂了了。
-- 出自《桃源忆故人·桃源忆故人来少》作者:[元]王丹桂
爱煞曲山周老子,依仁。
-- 出自《南乡子 和干臣乐府南乡子,南乐言怀中间,》作者:[元]王恽
水曲山隈四五家。
-- 出自《渔父乐/渔歌子》作者:[宋]徐积
水曲山隈浩无极。
-- 出自《洞仙歌 早梅》作者:[元]洪希文
沙上见日出,沙上见日没。
-- 出自《日没贺延碛作》作者:[唐]岑参
木上见真火。
-- 出自《啄木儿·自坐自坐》作者:[元]王哲
年年江上见寒梅。
-- 出自《江梅引·年年江上见寒梅》作者:[元]姚燧
年年江上见寒梅。
-- 出自《江城梅花引·年年江上见寒梅》作者:[宋]王观
疑是落星湾上见。
-- 出自《灵洲》作者:[宋]方信孺
次公筵上见山公。
-- 出自《西江月·裙摺绿罗芳草》作者:[宋]史达祖
一声渔笛沧洲尾。
-- 出自《蝶恋花·杰阁青红天半倚》作者:[宋]严仁
诗句原文
西行度连山,北出临汉水。
汉水蹙成潭,旋转山之趾。
禅房久已坏,古甃含清泚。
下有仲宣栏,绠刻深容指。
回头望西北,隐隐龟背起。
传云古隆中,万树桑柘美。
月炯转山曲,山上见洲尾。
绿水带平沙,盘盘如抱珥。
山川近且秀,不到懒成耻。
问之安能详,画地费簪箠。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