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靴淀除夕之会呈王原叔给事燕唐聊谏议》 因逢塞雁惊来信,却忆江梅赠去春。

因逢塞雁惊来信,却忆江梅赠去春。

意思:因为遇到堵塞大雁惊慌来信,却忆江梅赠去年春天。

出自作者[宋]王珪的《靴淀除夕之会呈王原叔给事燕唐聊谏议》

全文赏析

这首诗《岁华相逐走燕尘,此夕羁怀暂一申。》是一首表达离别与思乡之情的诗,它通过描绘作者在旅途中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联“岁华相逐走燕尘,此夕羁怀暂一申。”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情景,岁华如流,年华渐逝,作者在旅途中感到时光的流逝,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颔联“把手岂辞三处酒,别家看作二年人。”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离别之情,虽然要离开家乡和亲人,但与朋友相聚的欢乐也让他感到安慰。 颈联“因逢塞雁惊来信,却忆江梅赠去春。”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他看到北飞的鸿雁想起书信,又想起曾经赠别时留下的江梅,这些都让他更加思念家乡和亲人。 尾联“莫向天涯忧白发,东风犹与到关新。”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即使岁月流逝,白发渐生,但东风依旧,新的春天也会如期而至。 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感受,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岁华相逐走燕尘,此夕羁怀暂一申。
把手岂辞三处酒,别家看作二年人。
因逢塞雁惊来信,却忆江梅赠去春。
莫向天涯忧白发,东风犹与到关新。
作者介绍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

关键词解释

  • 塞雁

    读音:sāi yàn

    繁体字:塞雁

    意思:亦作“塞鴈”。
     塞鸿。
      ▶唐·杜甫《登舟将适汉阳》诗:“塞雁与时集,樯乌终岁飞。”
      ▶元·萨都剌《题扬州驿》诗:“寒砧万户月如水,塞鴈一声霜满天。”

  • 来信

    读音:lái xìn

    繁体字:來信

    英语:incoming letter

    意思:(来信,来信)

     1.派来的使者。
      ▶《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焦仲卿妻》:“自可断来信,徐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