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山四五点,湘雁两三声。
意思:湖山四五点,湘雁两三声。
出自作者[唐]李群玉的《湖阁晓晴寄呈从翁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岭日开寒雾,湖光荡霁华。风乌摇径柳,水蝶恋幽花》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色的佳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将岭日、寒雾、湖光、风乌、水蝶、蜀国、吴门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壮美而富有生机的画卷。
首联“岭日开寒雾,湖光荡霁华。”描绘了岭日和寒雾的交替出现,以及湖光荡漾的景象。诗人运用生动的语言,将日开寒雾的动态美和湖光荡漾的静态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这两句诗也暗示了天气的好转和环境的清新。
颔联“风乌摇径柳,水蝶恋幽花。”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色和动物的活动。风中的乌鸦和摇摆的柳树,水中的蝴蝶和幽静的花朵,这些细节的描绘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接下来的几联,诗人开始转向人文景色的描绘。“蜀国地西极,吴门天一涯。”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所在的位置,处于蜀国的西部,距离吴门(即苏州)很远。这种描述既体现了诗人的地理认知,也体现了他的思乡之情。接下来的“轻舟栏下去,点点入湘霞。”一句,诗人表达了对离开故乡,乘船远去的感伤之情。同时,“点点入湘霞”也描绘了湘湖的美景,与前面的自然景色相呼应。
“高秋凭远槛,万里看新晴。”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高秋时节,凭倚远望的栏杆,放眼望去,万里晴空的美景。这种开阔的视野和明朗的心情相互呼应,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丰富。
最后,“重雾披天急,千云触石轻。”这两句诗描绘了急速的雾气和轻盈的云朵,进一步展现了自然的美景。而“湖山四五点,湘雁两三声。”则描绘了湖山和雁阵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最后的“遥想潘园里,琴尊兴转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宴饮之乐的想象和向往,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丰富和多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色的美妙融合。诗人通过对自然和人文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 湖山佳处。-- 出自《贺圣朝 马公振见访,以词留别,喜而和之》作者:[元]谢应芳
- 湖山横。-- 出自《长相思·湖山横》作者:[宋]刘学箕
- 生长湖山曲。-- 出自《贺新凉/贺新郎》作者:[宋]林正大
- 湖山曲。-- 出自《忆秦娥 为南溪廖氏题古梅》作者:[元]梁寅
- 湖山画屏晴碧。-- 出自《归平遥/归国遥》作者:[宋]颜奎
- 湖山明秀。-- 出自《减字木兰花·湖山明秀》作者:[元]王寂
- 湖山一梦中。-- 出自《菩萨蛮·故园青草依然绿》作者:[宋]刘埙
- 湖山图画中。-- 出自《长相思·南高峰》作者:[宋]袁正真
- 只有湖山公案。-- 出自《西江月 送别》作者:[宋]苏轼
- 新月印湖山。-- 出自《朝中措·清霜著柳夜来寒》作者:[宋]韩元吉
- 乘兴两三瓯。-- 出自《青杏儿·风雨替花愁》作者:[元]赵秉文
- 修竹两三家。-- 出自《朝中措·青山隐隐水斜斜》作者:[宋]贾逸祖
- 寂寞两三葩。-- 出自《南乡子·冷淡是秋花》作者:[宋]蒋捷
- 两三松。-- 出自《乌夜啼·江头醉倒山公》作者:[宋]辛弃疾
- 留取两三枝。-- 出自《太常引·行云踪迹杳无期》作者:[宋]无名氏
- 茅屋两三椽。-- 出自《太常引·非僧非俗不求仙》作者:[元]姬翼
- 分得两三杯。-- 出自《蒙赐酒诗》作者:[南北朝]庾信
- 茅屋两三椽。-- 出自《太常引 鸣鹤馀音卷之四》作者:[元]谭处端
- 玉雪两三枝。-- 出自《菩萨蛮 次解安卿韵》作者:[元]刘敏中
- 两三头绪。-- 出自《青玉案·别时抆泪花无语》作者:[宋]向滈
- 一发连四五。-- 出自《饮马长城窟行》作者:[魏晋]曹丕
- 结亭三四五。-- 出自《归朝欢 题赵晋臣敷文积翠岩》作者:[宋]辛弃疾
- 或歌四五曲。-- 出自《六忆诗》作者:[南北朝]沈约
- 轻尘四五移。-- 出自《咏箎诗》作者:[南北朝]沈约
- 轻花四五重。-- 出自《杂咏 灯》作者:[南北朝]谢朓
- 四五妙华歇。-- 出自《中兴歌》作者:[南北朝]鲍照
- 昔年十四五。-- 出自《秋夕叹白发诗》作者:[南北朝]何逊
- 一二三,四五六。-- 出自《偈六十三首》作者:[宋]释道宁
- 竹杖点湘斑,长随掌握间。-- 出自《竹杖》作者:[宋]姜特立
-
鱼雁两悠悠。-- 出自《浪淘沙·山尽两溪头》作者:[宋]程垓